「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

第36章 巍巍贺兰山,滔滔黄河水(2)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36章 巍巍贺兰山,滔滔黄河水(2)(1/5)

应理城(中卫市)。

黎明前。

巴特尔顺利从该城下游某处顺利渡河了。

按照之前的情报,应理城只有五千步骑,而他身边还有五千怯薛军、三千汉人步军,自然是来自临潢府、辽东的汉人步军以及在两场大战中俘虏的汉军。

攻城器械一样不少,等他们趁着夜色抵达应理城附近时城上毫无动静!

巴特尔大喜。

到了此时,蒙古人也摸索出了一些攻城的方法,比如利用汉人打造攻城器械,然后逼迫他们以及非蒙古部族出身的士兵蚁附攻城,等到城上极度疲累时蒙古勇士再攀援而上给其致命一击。

区区五千步骑显然没有放在巴特尔眼里,以前在攻打临潢府城、辽阳城时驻扎的金兵更多,还不是被他们一鼓而下?

时下西夏人衰微的情形早就被蒙古人洞悉了,如果是兴庆府管辖的城池,抑或河西走廊诸如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这样的大城,或许蒙古人还会打起几分精神,但区区应理城显然不在话下。

距离应理城还有十里,正是一天中最黑的时候。

从该城开始,一直到后世内蒙古的河套一带,都属于古时灵州范围,也即大唐时代朔方节度使辖区所在,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李亨就是以此地为大后方、根据地反攻长安的。

不过此地夹在兴庆府与河西之间,原本是西夏国内地,能有五千步骑的驻军也算是西夏人上心了。

饶是如此,作为内地城池,城墙却只有五米高,还是纯用夯土垒成乐观,并未包砖,之所以有五千步骑驻扎还不是因为河对岸就是大荒漠,从西、北两面随时有可能过来游牧部族所致。

否则,这里也就是一个普通县城罢了,绝不会驻扎五千步骑这么多。

同样按照之前的情报,这五千步骑真正有战斗力的就是那两千骑兵,剩余三千步军都是府兵,西夏国全民皆兵,特别是党项人更是如此,他们平时务农,战时才纠集起来,李元昊以及之前时代或许还有些战力,但到了王朝末期,显然早就退化了。

前面说过,西夏人并没有中原王朝那样的因为官员贵族引起的土地兼并,但由于皇家笃信佛教,大量土地却被寺院兼并了,到了最后党项兵实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