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高端的马屁,往往只需要……(2/3)
在车上还寻思着这句话呢。
所以,对方接下来是不是要说‘少生孩子多种树’!
“多搞项目多修路!”老人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顺口溜下联。
顾朝阳不禁若有所思。
他有些明白了,老人是说大南沟的扶贫工作,是从规划上马扶贫项目和修路铺路开始的。
“小梁乡长提出了一村一品规划,根据各个村儿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计划让十里乡的十六个村,村村有项目,村村有产出……”
“这叫,这叫,哦对了,叫因地制宜,因势导利,因情施策。”
别看梁从军八十多岁了,记忆力没有半点儿衰退,口齿也相当清晰,几乎将十里乡产业扶贫的规划纲要倒背如流。
杨秘书长又怔了一下,这不是巧了吗不是?他刚才在车上的时候,也寻思过这三个词。
顾朝阳却是微微一笑道:“大道理谁都会讲,纸上谈兵和真抓实干,是两回事!”
梁从军一听忍不住哈哈笑道:“还真是巧了,当时小梁乡长说完这些话,我也觉得他是在吹牛,所以笑他光说不练假把式!”
“小梁乡长一点儿也不恼,笑嘻嘻地反驳我了一句——‘光练不说傻把式’,‘又练又说真把式’,还专门跟我打赌,他要是光说不练,或者练了没成,就给我当孙子!”
“结果……”
梁从军用拐杖指着远处坡地一排排建好的塑料大棚,有些遗憾地继续说道:“我倒是想有这么个孙子来着,可惜没那个福份!看到那边没有,那边就是‘真把式’。”
杨逸举目望去,有些不确定地问道:“那里种的是蔬菜瓜果?”
梁从军摇摇头,解释道:“王家庄种的是蔬菜瓜果,我们村儿种的是木耳。小梁乡长做过调查,我们这里属于山区,早晚温差大,有的是山泉水,种出的木耳厚实,营养价值高。你们要是下个月来,就能看到采耳晾晒的场景了!”
“能不能麻烦您老带我们过去看看?”顾书记看着那一片大棚,饶有兴致地请求道。
梁从军本来是懒得走路的,但又一想,自己陪这位领导过去,说不定还能给小梁多说几句好话,于是就点头同意了。
何况也不用他怎么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