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的修炼秘籍」

第159章 以讲题之道,启知识通途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59章 以讲题之道,启知识通途(3/4)

找到知识的迁移点。例如在讲解定语从句时,教师会先回顾简单句中主谓宾等基本成分,然后说明定语从句其实就是在复合句中充当定语,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句子。以“theanwhoisstandgthereisyteacher”为例,教师会引导学生分析“whoisstandgthere”这个定语从句在整个句子中修饰“thean”,“who”在从句中作主语,就如同简单句中的主语一样,承担着相应的语法功能。通过不断强化新旧知识的纽带,学生逐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解题时能迅速调动相关储备,举一反三,成绩自然水涨船高。

注重步骤,规范答题

规范的答题步骤是考试得分的重要保障,教师在讲题过程中对此格外重视。在数学计算题方面,从写“解”、抄题到每一步的运算推导,都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条理清晰,遵循既定的解题规范。比如在解一元二次方程x2-5x+6=0时,教师会详细示范解题步骤:首先写“解”,然后将方程因式分解为(x-2)(x-3)=0,接着得出x-2=0或x-3=0,最后解得x_1=2,x_2=3。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强调每一步的依据和书写规范,让学生明白严谨答题的重要性。

化学实验题更是对答题规范有着严格要求。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题为例,实验目的、步骤、现象、结论,缺一不可,且表述必须精准。实验目的是制取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步骤要详细描述如何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加热、收集气体等;实验现象要准确记录加热过程中固体的变化、气泡的产生等;实验结论要明确得出氧气的制取方法以及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等性质。教师会在黑板上详细示范,甚至逐字逐句纠正学生作业中的不规范之处,长此以往,学生在考试中因步骤失分的情况大幅减少,成绩更加稳定。

总结归纳,举一反三

每讲完一道题,优秀的教师不会草草了事,而是带着学生进行总结归纳。以历史材料分析题为例,在讲解完一道关于“工业革命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的题目后,教师会引导学生找出这道题所属的题型类别,即材料分析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好老师的修炼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