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良药医贫(6/7)
力量小的根本甩不出多远。再就是钩的角度太平,容易脱钩。
他躲到拐棒沟一边搭窝棚一边琢磨。他这个窝棚做得很坚固。石头砌起来的平台,平台上用十二根对扎粗的松木搭起骨架。棚顶是用从县里大药材库要来的废木箱子钉成的,四面墙是柳子富和岳友国编的柳条片子抹上黄泥。
华子还特意写了个木牌子挂在门外——德化县药材收购站蘑菇崴子屯儿采集处。
拐棒沟除了生长各种山野菜、药材之外,最多的就是刺五加。老百姓管这东西叫刺拐棒。它春天的嫩芽是鲜嫩可口的山野菜,秋天的果实就是值钱的中药。根皮就是着名的五加皮。
窝棚搭完了,他的搭钩也想好了。画好图纸以后又让米雪晴仔细量了一下上钩的弧度,才去了喇嘛庙的铁匠炉。
华子做的搭钩和老式搭钩不一样,上钩细了许多有两个,像人的食指和中指。下钩比老式搭钩也变得细长。他是按鹦鹉的爪子设计的,只要抓住树枝就可以360°抱圆。摘下时只要一抖绳子就能张开。
这个搭钩本来是用来盘山爬树的,没想到后来华子还用它干起了玩命的买卖。
忙活一春零半夏,华子要让蘑菇崴子屯儿女人见证他的成效了。
华子和米雪晴骑着自行车,驮着两百多斤新鲜阴干药材进县城。他告诉二妞,下午悄悄告诉田淑云,天黑以后来收购站吃顿饭。
卖了药材,两个人在一家饭店排了两个多小时,才要了一盘炒豆芽,两碗高粱米饭。
吃完了已经下午三点了。
“吃顿饭真费劲,我都饿过劲了。趁着肚子饱咱俩往回走吧。”
“不行。得去商店买东西。”
“买什么东西呀?”
“女士裤衩!”
他俩在第一百货商店转了一个小时,华子让米雪晴一口气买了十五条女士腈纶裤衩。
骑着自行车往回走,米雪晴问华子:“你小子打的什么主意?一口气买这么多女裤头?”
华子:“哼哼,你们俩能去收购站是我拿裤衩换的。你不记得田大裤裆的故事啦?女的竟然没有裤衩穿。”
米雪晴:“还不都这样。我的裤衩也是用旧布头做的,快穿两年了。换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