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

第384章 外兴安岭的秋天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384章 外兴安岭的秋天(1/4)

今年全国普遍干旱,夏秋田赋加起来,只有往年的四成,张蔷不得不下旨免掉灾区的赋税,农民没有粮食卖,哪有银子交税?

鲸海里的渔获,纵然可观,但人不能只吃鱼,所以辽东的粮食,就是今明两年度过灾荒的唯一希望。

张蔷密切关注着辽东垦荒的进展,辽东左布政使杨嗣昌的折子,一月一报,不停地汇报着移民安置、荒地开发,粮食种植的进度。

好在辽东今年没有水旱灾害,到九月底,从西北两省迁往辽东的移民,达三百五十三万多,建立移民村七千零六十个,开垦荒地并种上庄稼的土地,有五亿多亩!

另外,各家大户开垦的荒地,有近三亿亩!其中有一半的土地,种上了庄稼。

张蔷放心了,要知道,后世的种花家,十四亿人口,也才只有十八亿的红线内耕地。

这时代的产量,肯定赶不上后世,但这时期的大明人口,加上隐户,也不到两亿。

辽东今年的粮食,掺上鲸海里运回来的鱼获,能保证大明两亿人口,明年不饿肚子了……

张蔷在心里默默地算了算这笔账,这才松了口气,她撸着阿宝的皮毛,开心地说:“阿宝,大明有粮了。”

阿宝闭着眼睛,慵懒地叫道:“喵……粮食在辽东,运输是个大问题。”

“是啊,”张蔷拿起毛笔,倒过来用笔尾点着桌子上的地图,“我看看,辽东的官道修到哪里了。”

她的笔从北京出发,一路往东北方身延伸,良久,将毛笔叭地拍到桌子上,失望地说:“唉,还没过山海关,还是太慢了。”

主要是今年没有那么多粮食,无法招募大量的民工来平整地基。

“明年,”她说,“明年一定要将水泥路的官道修到沈阳!”

“喵……等到上冻,关外可以用雪橇车运粮……”

“真想去辽东看看啊,”张蔷哼哼道,“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

外兴安岭,杨古安部族的营地。

年初,杨古安用三个女子,换回来三个其他部族的女子,部族里只有他一个成年男子,三个女子,就成了他的女人。

人家没有骗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