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改革2(1/3)
九边地区军户家中男丁都不少,但是每家每户只有一个正军,理论上家中所有土地都是这个正军的,也只有他才有饷银,家中其他子弟其实都是这个正军的附庸和佃户,叫做军余。
关键九边地区土地太少了,一个正军土地不超过二十亩。以九边这边的产量来说,亩产不过一百来斤,二十亩军田产量也不过二十几石,还要交六石的军粮,所以所有军户日子都颇为难过。
由于正军退役后,就会失去土地和军饷,日子会变得极其艰难!
所以很多军户家里的正军,不到死不会交出正军的位置,就算交出也只是交给自己的儿子,很多没了儿子正军,到死也会留在军中,这样九边地区就出现了很多白头士兵。
王鼎宣布恩典,九边的士兵四十岁退役后,可以申请成为夏王府的佃户,每人可以分得三十亩土地,不过这些土地全部在大明海外。
这样既给了这些退役士兵一个出路,也让这些拿过刀的家伙去海外巩固新打下来的占领地区。
而且王鼎改革后,九边这些士兵的饷银也不再由长官发放,而是直接由夏王钱庄负责发放。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士兵的收入,还减少了夏王府的开支。
同时削弱军官对这些士兵的生杀予夺大权,加强了夏王府对这些士兵的控制。
王鼎还大幅度提高了军官待遇,比如麻副将正常一年的饷银,大概应该在一百二十两左右,可是实际上只能拿到手六七十两,所以军官们的主要收入是克扣军饷和贪污装备费用。
王鼎改革后,麻副将饷银涨到了一百五十两,足额发放,战时津贴另算。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官的待遇,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但是能不能杜绝贪污呢,实际上是不能的!王鼎只能通过一系列手段提高贪污的难度。
由于这个时代的大部分士兵不识字,也不懂军纪,所以王鼎在军中特意增加了军纪官这个职位,掌握宪兵,现在主要任务是负责在军中背诵军纪,传播新圣教,帮助士兵写信和为战死士兵做临终祈祷。
这些军纪官大都出身于陈洁的学校,由于毕业生还比较少,所以军纪官数量极度缺乏,现在军纪官只能配置到千人队一级,未来等毕业的孩子们多了,王鼎准备把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