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第314章 年石油危机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314章 年石油危机(1/3)

数字经济发展专题会议刚刚结束,李一凡的目光聚焦最新一期的《经济参考报》上。头版报道显示,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已跌至109美元\/桶。这个数字瞬间让他回到了以前的世界。

作为重生者,他清楚地记得从2008年金融危机到2014年的成交变化全过程:2007年初,相当于60美元左右,一年半内就暴涨至140美元。表面上看是中国经济强劲增长,但市场上大量原油期货多头建仓也推波助澜,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西方国家的意操作。

然而当时全球经济已呈现疲态,不少油企发现买家越来越少。2008年9月,欧佩克在沙特会议上带头宣布日减产50万桶,但时已晚。雷曼兄弟破产引发金融危机,市场蔓延恐慌,从此从140美元一路暴跌。尽管欧佩克又三次减产,总计440万桶\/天,相当于跌至32美元。

“晓峰,”他叫住准备离开的秘书,“约一下省长,就能源问题我要当面汇报。另外,立即通知他们发改委主任刘向力、经信委主任张志强、财政局长彭学文、金融办主任李峰,下午四点来我办公室开会。这次会议很重要,帮我推掉其他安排。”

回到办公室,李一凡仔细回想前世2016年陪县领导去广东考察,特意去听了香港《明报》主笔曹景行先生的中山讲堂春秋大学问,主题是带领大家辨清世界格局,把握变局中的机遇。曹景行先生首先从2014年apec峰会、欧洲经济衰退、石油价格“十连跌”等事例入手,分析全球经济、政治局势

他说到虽然国际石油在2009年反弹回到100美元以上,但市场根本性变化已经开始。一是美国页岩石油革命正在颠覆传统融资格局,全球页岩石油技术可储量已达419万亿桶,占原油总储备量10。二是全球需求持续疲软,美国次贷危机后又爆发欧债危机,五国债券遭降级;中国也在2012年流行“国十条”收地产紧缩政策,经过2013年的“钱荒经济”,现在明显预警。

更关键的是,这一次沙特的态度发生了根本转变。在1985年、1997年、2008年三次罢工暴跌中,沙特都扮演了“减产中坚”的角色,但这次不同了。高额吸引大量新增产能,而需求增长乏力,市场供需失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