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学生是朱元璋」

第100章打通胥吏的上进之路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00章打通胥吏的上进之路(1/4)

说罢,任以虚不由得长叹了口气,心中不由得的怅然了起来。

在这之前,外面还有着大量的公知言论着天下。

那些人都在说,如果不是那百年屈辱,汉人就不可能打倒皇帝,就永远只能跪着。

但是实际上则是,无论是土地兼并,还是皇权,甚至是封建王朝的管理体系,在清中期,就已经出现了,彻底崩溃的迹象。

而且在当时,也拥有了,几乎不亚于西洋人工业革命前的生产力。

最重要的是,明末之时,已经有不少的人意识到了,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只要顺其自然,最多只需要一个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当做诱因,清末之时,一定会爆发出一次,彻底的工业革命,从而彻底改变这一切。

而所谓的胥吏之害,其实就是最直观的一个体现。

至乾隆之后,清代的人口,已经逐渐的逼近了,四万万的规模。

原本的科举也好,文官体系也好,已经彻底的无法管理这么庞大的人口了,不得不向下,继续将胥吏,也给拉进权力体系中来。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在历朝历代的王朝末期才会出现,胥吏之害的根本原因。

因为传统的封建王朝,统治人口的上限,就是一亿到一亿五千万,这个区间以内。

一旦超过这个数值,由士大夫跟皇帝组成的朝廷,就会逐渐麻爪,不得不依靠胥吏,来完成对整个天下的管理。

只不过这些胥吏的手中,只不过是有治理天下的权力罢了,他们哪有半点治理万民的能力

最终的结果就是,公器蒙尘,朝廷政令成为胥吏谋私的工具。

听着任以虚的描述,无论是赵凯还是朱元璋,几乎全都愣在了原地。

在洪武朝,胥吏之害的情况,其实还没有彻底的彰显出来。

但是听到任以虚的描述之后,朱元璋跟赵凯的脑海里,几乎都已经看到几十年以后,大明的各处衙门之中,充斥着胥吏与主官叫板的画面。

朱元璋眼前的甚至出现了明末之时,天灾与兵祸齐飞,士族共胥吏一色的画面了。

如此朝廷,百姓焉能不反

朱元璋的眉头紧皱,看着任以虚小心翼翼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明:我的学生是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