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拒婚(2/4)
刘备与诸葛亮执手相看泪眼,“孔明,怎的瘦了这许多?朕,让你为难了啊!”
“陛下说哪里话来,臣自陛下起兵之后,日日挂心,时时自省。臣虽知些治国之策,却不通情义,每每想到陛下于绝境之中身边却无可参商之谋主,臣就悔愧无地,孝直(法正)若在,他即便反对也会义无反顾随陛下东征,断无此大败也!臣,愧为丞相,臣,有罪也!”
这是他在病中日日反思己过时痛骂过自己的话,这是他在听闻夷陵大败陛下与林夕不知所踪时痛骂过自己的话,想起梦中的那场大火,想到花甲之年的陛下在那火中茫然无措的样子,他就恨不能抽自己的耳光。
知道东征不对又怎样,陛下不愿意带他同去又如何,法孝直若在,即便陛下不允,他也一定会要求随君东征的,他为人臣,可将君臣之谊放于国事法理之上,既然不可阻挡,他就定然要保陛下胜而不败。
可是自己呢?心中埋怨着关羽张飞执意东征,痛心林夕为了儿女私情而挑起战端,感慨主公当了皇帝之后便再听不进谏言……
自己的人臣之心呢?
刘备却是拍拍丞相的手,“汝可知,为何朕迟迟不宣召汝来?”
孔明哽咽道:“臣未能义无反顾陪陛下同行,有负陛下当年三顾之恩,陛下……”说到这,诸葛亮痛哭失声。
刘备伸手颤巍巍地为孔明擦去泪水,“孔明啊,朕颠沛半生,无尺寸立足之地,得遇孔明,方才一步一步成就帝业。此前,孔明但有一言,朕无不听从,是以常胜,今,朕一意孤行,果有此败。然,此番云长虽然身殒,却含笑而终,作为兄长,朕兴兵伐吴,并无悔也,但作为皇帝,朕有愧于臣民,有愧于孔明啊!朕将你辛苦攒下的家底一战败完了,朕无颜见丞相啊!”
诸葛亮想过很多刘备迟迟不愿意见他的原因,却独独没有想过是因为这个,一时间,悔愧和委屈齐齐涌上,孔明扑通一声再次跪倒在地,将头伏于刘备身侧榻沿,放声大哭,就如一个孩子,终于与父亲解开心结和解了一般。
刘备也轻抚着孔明的肩膀,眼前回放着三顾草庐一路走来自己与这位小自己二十岁的军师的鱼水情,泣不成声。
林夕端着茶水,上前劝慰道:“陛下,多忧伤身,丞相一路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