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我在东北上山下海」

第185章 起名字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85章 起名字(2/4)

搭理他呢,到时候孙主席连着他一起骂一顿,犯不上!

姜喜军来信说,临近国庆节,边境加强管理,所以只能等到天冷界河封冻在进行换货。

长海觉得也挺好,提心吊胆的大半年,休息一下也不错。其实长海知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两国关系现在很微妙,直接的体现就在边境上。

厂里的粮食富富有余,即使停了再坚持个一年半载的都够用。

二货三人组借着伺候月子的理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去上班,王尚友也多余管他们,他们来上班无非就是巡个逻,跟车跑个短途押运任务啥的。

厂里的生产任务也不多,也不是不多,而是产能上不去,原材料,能源都供应不上,开工率不足。这样他们保卫任务也就相应的轻松不少。

李老爷子想张罗着给两对龙凤胎办个满月酒,得到了一家人的反对,现在啥情况啊!大办宴席,即使人家都知道我们家条件好也不能这么显摆吧。

最后决定算上孙小欠家,挑个日子,在家吃一顿得了。

出了月子的两对龙凤胎,养的白白胖胖,长海和援朝对抗美和白小白全力满足一切需要,只要你点出来想吃啥,马上就办,就怕她俩说“我也不知道想吃啥”

一听这句,长海和援朝都能急出猴疮来。就这样伺候两个孕妇的奶水能不好吗。

胡同邻居看到抗美和白小白出了月子,纷纷过来祝贺,有的拿点东西,无非就是几个鸡蛋,半斤红糖之类的。

长海都收下了,这是人家的心意,不收显得你家门槛太高了。这不是相处之道。

长海再借着满月的由头,每家又还回去二斤大米跟半斤豆油。

这也是长海早就想办的事了,自己有能力,能帮就帮上一把,有这么个理由,正好送点粮食接济接济。

邻居们也都很通情达理,平时两个妈的口碑就好,以前邻居去供销社买点东西,两个妈都是竭尽所能的帮着,有啥紧俏货,赶紧通知邻居们,谁家差一不二的钱不凑手,两个妈不是给留着就是先给垫上。

但是有处的好的就有哪吃醋见不得人家过的好的。

周老师一家就是,看着老于家和老王家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周老师他媳妇儿经常在家里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五,六十年代我在东北上山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