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故事贰(5/7)
都在传,是当朝首辅周宇“逼死”了赵平。
这背后的缘由是,周宇之前宣布了一项规定:以后官员的俸禄,不再发放白银和铜钱,全都用太仓库里的实物来抵。为啥周宇要这么做呢?当朝的税收政策实在太奇特了,从明公允许百姓用实物抵税开始,两百多年悠悠岁月,太仓库里堆满了破桌子烂板凳,还有各种奇奇怪怪的物件,简直跟个杂乱无章的大废品站似的。周宇这一举措,既能缓解部分财政赤字,又能盘活太仓库,按道理算得上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德政。
周宇本意也不想糊弄官员们,发放的是外国使团进贡的珍贵香料和稀有木材,这些可都是稀罕玩意儿,价值不低。再说,用这些东西折抵工资也不是头一回,前几年间就实行过。据《明宣宗实录》记载,宣德九年十一月丁丑,行在户部上奏,宣德八年京师文武官员的俸米折合成钞,请求发放珍贵香料、稀有木材,珍贵香料每斤折钞一百贯,稀有木材每斤折钞五十贯,南北二京的官员分别在南北京库领取,皇帝批准了。《明宪宗实录》也记载,成化七年十月丁丑,户部提议用一匹布折抵文武官员俸米二十石,以前两京文武官员的折色俸粮,上半年发钞,下半年发珍贵香料和稀有木材。
可这次为啥就闹出人命了呢?关键在于没考虑市场规律这一关键因素。以前珍贵香料和稀有木材确实是紧俏货,各地的商人们挤破脑袋,争得头破血流都想收购。但这次为了抵扣工资,太仓库一下子放出几万斤,市场上瞬间供过于求,价格就像坐了滑梯一样暴跌。那些高官大佬们生活富足,不靠这点死工资生活,根本没察觉到这个致命弊端,可像赵平这样在清水衙门里,只靠微薄俸禄维持一家老小生计的六七品小官就惨了。
珍贵香料和稀有木材的市价低到了谷底,赵平为了换钱,跑了好几家铺子,铺子里的伙计们虽然满脸堆笑,说着客气话,却没有一个愿意收购。换不来钱,可一家人还得吃饭,孩子饿得哇哇直哭,老人也饿得有气无力。之前他已经向亲朋好友借了一圈钱,每次借钱都要忍受别人的白眼和冷嘲热讽,实在不好意思再开口。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的赵平,在绝望之下,看着家徒四壁,选择悬梁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死后家里全部家当只有20枚铜板,那寒酸的场景,让人看了忍不住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