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妻离子散(3/7)
不结婚的被动尴尬局面。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无从得知在这一系列至关重要的关键节点上,袁丽究竟做了什么具体的行为,或者是因为疏忽而没有做什么必要的防范。总之,最后的“因为孩子而结婚”似乎成为了她无法逃脱的既定命运。如果从一开始她就坚定地认定这是一个错误,那么她又是如何一步步地让这个错误逐渐发生、发展,并持续存在,直至演变到如今这般几乎失控的糟糕局面呢?对于自己在整个事件中理应承担的责任,她却始终保持沉默,只字未提,仿佛这一切都与她毫无关系。
之所以要在回答袁丽的问题之前,如此深入细致地剖析她的“表达风格”,其根本原因在于她很可能对自己这种下意识的表达模式以及背后所反映出的思维方式并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如果她能够像站在一面明亮的镜子前一样,真切、清晰地看见一个更加真实、全面且立体的自己,那么相信在今后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选择时,凭借着这份难得的“自知之明”,她将会极大地增加选择的清晰度与方向感。尤其是将那些过去被她有意无意回避或者遗漏的重要信息重新纳入自己的思考视野,尝试着去修复这段已经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婚姻关系。在这里,袁丽可以先静下心来,认真地追问自己几个关键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当初常明吸引自己的独特特质究竟有哪些?这些曾经让自己心动不已的特质,如今是否已经在岁月的磨砺和生活的琐碎中发生了改变?在他们相处的最初阶段,自己对这段关系又有着怎样具体的期待与实际的需求呢?对于袁丽而言,尝试婚姻修复这一行为的重要意义在于,她将不再是一个被婚姻事件随意卷入其中、只能被动承受痛苦的无辜者,而是要学会转变为一个有着明确目标和坚定决心的执行者。本着对自己和孩子真正负责的态度,积极主动地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勇敢地去尝试各种可能改善婚姻状况的方法。即便最终修复婚姻的努力以失败告终,她也能够做到问心无愧,尽力而为,从而不会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和后悔的余地,能够坦然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当袁丽站在离婚这个人生的重大抉择面前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准备离婚与实际操作离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各自涉及到众多复杂且关键的细节和问题。在这个关键时刻,袁丽更加需要的是一种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