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尴尬了(2/3)
田桃花抬起头,看着安磊的背影,若有所思,眼神渐渐幽深了起来。
有人上柳采春家问她收不收冬笋?
往年这个时节冬笋很多,有经验没经验的村民们只要不怕辛苦,都能挖回家一些冬笋,自家吃、或者晒干了留着别的时候吃都挺好。
但今年,天气大旱,大家都知道,冬笋肯定也长不好、数量也会非常少。
柳采春倒是差点儿忘了这一茬,有人来问她当然点头:“收,四文钱一斤,有多少要多少。不过先说好了啊,品相好的我才要,品相不好的,你们留着自家吃。”
这样大旱的天气,品相好的冬笋怕是不多。
但正因为如此,等过完年再去一趟省城,肯定能卖上一个好价钱。
村里人都高兴坏了,大冬天的,终于又有事儿干啦!
别管品相好不好、多不多,能得一点儿是一点儿。哪怕一天只挖到两三棵呢,也有十来文收入不是?
这下子,天天操练习武的少年、青年们也坐不住了,每天抓紧时间上山找冬笋。
先挣钱再说。
正好学了这段时间,有几个人箭法也学的有模有样的,干脆背着竹制的弓箭上山,说不定能够有所收获呢?
腊月来临,天气越来越冷了。
寒风呼呼的刮着,凌冽的风吹得人眼睛都要流泪。
要是能猎到一两只山鸡野兔什么的打打牙祭加加餐,那多好。
腊月,歉收的恶果一步一步开始显露了。
那些田少人多的、以及不会过日子的人家,已经穷的揭不开锅了。
只能进山采野果、寻找山药、冬笋、挖野葱野蒜、采摘勉强能入口的野菜,艰难度日。
或者,找亲戚朋友借粮食。
虽然家家户户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但有些人家不忍心,也会咬咬牙从嘴里省下一口两口借上几斤。
再想多要,也不能了。
这一年柳湾村的日子是四邻八村里日子最好过的,因此上门来借粮的亲戚朋友们格外的多。
求到这份上了,谁也不忍心看着亲戚被饿死,多多少少都会借一点。
区别在于,有的人知道感恩,有的人只嫌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