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帝国兴亡史」

第35章 英才辈出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35章 英才辈出(4/5)

考试成绩最后被取消。

了解完这些,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富弼的这个“制科次四等”也就知道这其中的含金量了吧!制科考试可不是一般人能够驾驭得了的,即使你是进士科的状元也得在这道大门前瑟瑟发抖以至最后望而生畏。

不管怎么说,富弼算是由此而正式步入了大宋的官场。他被授予将作监丞、知长水县,这一年的富弼二十六岁。

公元1030年是欧阳修和富弼在仕途之路的发迹之年,而也是在这一年,另一位北宋名臣却暂时离开了官场回家为离世的母亲守丧,此人便是未来的大宋三朝元老重臣韩琦。

韩琦(公元1008年—公元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没错,他和岳飞是同乡,岳飞年长之时甚至还在韩家做过负责护卫韩府的家丁。

韩琦生于福建泉州,其父韩国华时任泉州知州,而他的母亲胡氏最初乃是韩国华府上的一名婢女。韩琦四岁那年,父亲韩国华去世,因而他最后其实是由几个兄长共同抚养长大的。公元1027年,韩琦以十九岁的年纪考中进士,而且是仅次于状元的榜眼。随即,他被授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

既然说到了韩琦,另外两个人也不能不提,因为这两人和他一样也都是天圣五年的进士,这两人一个叫文彦博,另一个更是普天之下莫不知其人——包拯。

文彦博(公元1006年—1097年),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人。韩琦被誉为三朝元老,先后侍奉仁宗、英宗和神宗三位帝王,而文彦博比他还要厉害,此人是四朝元老,除了前面三位帝王,他在哲宗朝时期也留下过自己的印记。这里面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长寿,你没看错,这人活了九十一岁。他二十一岁中进士,一生纵横官场长达七十年!

包拯(公元999年—公元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人。相比前面几个青年才俊,包拯中进士的这年已经是二十八岁了。民间故事和传说里的包拯是一个被极度神话的人物,但平心而论,历史上的包拯其实是另外一副模样。他虽然在二十八岁这年就考上了进士,但他直到十年之后的三十八岁才开始步入仕途,而且是在父老乡亲和亲朋好友的数次劝导和鼓励下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出来做官。为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北宋帝国兴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