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青铜配比(3/5)
是各地的博物馆都有一些青铜器作为镇馆之宝,比如后母戊鼎、四羊方尊什么的,更有三星堆出土的那些疑似外星文明的青铜器,每一件流传下来的都可以称得上是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悠久的华夏文明。
对于青铜器的认识,熊洪自然清楚,对于比例,他也知道个大概。在中国古代人们已经能够准确的掌握青铜的含锡铅比例。可根据铸造期望的不同,按比例加锡、铅。
《周礼-考工记》里明确记载了制作不同的不同合金比例: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剂。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剂。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剂。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剂。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箭头)之剂。金锡半,谓之鉴燧(铜镜)之剂。
这里的所谓金就是铜,铜锡合金即青铜。所谓“金之六齐”,就是区分青铜品种的六种配方之分量,以制造各种用器。所谓“钟、鼎之齐”铜、锡比例为六比一,即铜占8571,锡占1429。“斧斤之齐”的铜、锡比例为五比一,即铜占8333,锡占1667。“戈戟之齐”的铜、锡比例为四比一,即铜占80,锡占20。“大刃之齐”所需铜、锡比例为三比一,即铜占75,锡占25。“削杀矢之齐”铜、锡比例为五比二,即铜占7143,锡占2857。“鉴燧之齐”铜、锡比例为一比一,即各占50。
当然对于熊洪来说,各种配比的材料适合哪种用途,他也只是理论上知道,毕竟后世也没有机会来冶炼青铜器。
青铜中锡的成分占17到20最为坚韧。《考工记》说“斧斤之齐”锡占1667,“戈戟之齐”锡占20,是因为斧、斤、戈、戟都需坚韧。青铜中锡的成分占30~40,硬度最高。《考工记》中规定“大刃之齐”锡占25,“削杀矢之齐”锡占2875,是因这类武器所需硬度高。青铜中锡占的分量不同,其光泽也会不同。锡占到30~40,青铜就会变为灰白色。《考工记》规定“钟鼎之齐”锡占1429,为了使它能呈现橙黄色较美观,同时也为了能敲出美妙的声音。《考工记》规定“鉴燧之齐”锡占50,是因为铜镜需要白色光泽。
一般加锡越多,铸好的青铜器就越硬,但同时青铜也会变的更脆。
其次,青铜溶液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