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自己」

第31章挑刺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31章挑刺(2/3)

汇集团非常隆重的万人道歉大会最后就是因为配音写错,正好被网友抓住把柄,群起而攻成为闹剧;故宫丢失展品案破获后,致谢的锦旗也只是因为一字之差让全国人民笑掉大牙的。呵呵。

我曾经见过一份合同,当我看到金额条款时差点没背过气去,“肆佰万万元整”,我以为自己看花眼了,揉了揉眼睛,千真万确,白纸黑字就这么印的。这个“万万”的表述真有些穿越,看解放前的电影老说“四万万同胞”,但在这里多一个万字,金额可是扩大了一万倍啊!我好心建议,金额条款属于合同的重要条款,最好把这一页重新打印装订,以免贻笑大方,但当事人觉得我简直大惊小怪,“用刀刮掉一个字不就行了吗?”如果是会计凭证,别说是金额了,就是其他票面要素发生涂改刮擦,都变成一张无效凭证了。尽管我平时老爱干越俎代庖的事,但这次我真不知道该刮掉前边一个万字,还是刮掉后边一个万。最后我拿到了人家很不以为然随便刮掉一个万字后的合同。

我想起刚参加工作时的一位领导,一个非常好的天津老头,尽管他学历不高,但一直努力进取,赢得大家的尊重。他曾经笑着批评我的一个女同事,“你简直是个白知”,我那个同事猛一下没反应过来,白纸还是白痴?等她明白是怎么回事,当时就偷着乐个不停,反倒把领导笑得莫名其妙,怎么有这么不嫌害羞的姑娘,挨批还笑得没完。自那以后,同事总是用天津话和我们开玩笑“你个白知”。哈哈。

我偶然看过回忆央视播音员罗京的专题片,说他26年播音不曾出错,简直创造了奇迹。可观众哪里知道这奇迹之后的努力呢?他播音桌下放的一本新华字典已经翻得破旧不堪,他每天晚上利用洗脚的时间读一页新华字典,从不间断。韩乔生等人都经常被他挑错,后来也养成了读字典的习惯。

说到读字典了,我想起我的一个来自广州的大学同学,她永远梳着打过摩丝的高刘海,一丝不苟扎着马尾发型。每当我和好朋友闲来无事在校园里散步,总能在安静的角落看到她,抱着一本比砖头还厚的《牛津英汉词典》,一页一页轻声诵读。大学毕业前夕她考取了美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我一点也没觉得奇怪,这真是背字典的另一个境界了。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啊!这个话我爸爸以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倾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