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缇萦救父(3/4)
这些残忍刑罚的背后,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压迫。
因为肉刑一旦实行,终生不可逆,人被挖掉鼻子、舌头、手指等就变成了残疾,终生要受到他人的歧视。
这是汉朝,价值观和现在不一样,虽然儒家思想不占主导,但是身体每个部位的残缺依旧是对父母的大不敬,古人都很看重这些。
就在此时,延尉张释之和典客冯敬走了进来,他们按照刘恒的吩咐,找出了关于淳于意案件的卷宗。
刘恒看过卷宗后,发现了里面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刘恒已经看出,这分明就是一场诬告。
这吴王刘濞的小妾生了病,刘濞听说淳于意会治病,急忙派人来请他。
却没想到淳于意外出采药去了,三天后才回来。
等淳于意回来的时候,吴王刘濞的小妾早已没了气息。
吴王刘濞大怒,让当地的县令将淳于意下了大狱。
由于淳于意在当地得罪了许多权贵,他们就借这个机会给淳于意罗列了许多罪名,而县令迫于刘濞的淫威,不得不判处淳于意肉刑。
幸好淳于意之前当过官员,对淳于意的肉刑必须押到长安施行。
淳于意家里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小女儿缇萦为了救父亲,自愿跟着官差千里来到京城。
“陛下,我父亲是被冤枉的,若陛下能还我父亲以清白,缇萦愿入宫为官奴,终身侍奉陛下!”缇萦跪在地上,朝着刘恒连连磕头。
读完了卷宗,再结合缇萦阐述的事情的经过,刘恒已经明白了。
这是和吴王刘濞一家过不去了吗?每次都能和他家扯上关系。
这么明显地诬告,刘恒肯定是想为他们父女洗清冤案的。
可这里面牵扯到吴王刘濞,要真为他们父女翻案,就有可能得罪吴王刘濞。
刘恒又问向一旁的张释之和冯敬,他们两个人回答的都是有关此案的问题,凡是涉及吴王刘濞的事情,两个人就互相扯皮。
事关吴王,二人知道其中利害,自然不敢随便说话。
思考再三后,刘恒决定先将淳于意下狱,和云哥商量商量后再做决定。
事情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刘恒不得不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