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不敢称勇(1/6)
河水出口的一座土坡上,一座大营拔地而起。
这里离乌鞘岭还有一百多里,本不是最初的立营之地。在得知右贤王出现在焉支山一带后,李广决定改变作战计划,将原本藏在乌鞘岭北开阔地的大营前移百余里,出山列阵,且将带来的粮草、辎重亮在明处,诱使匈奴人来攻。
赵延年反对这个决定。他认为更好的方案是藏在山里,等匈奴人赶到,背山列阵,企图截断霍去病退路时再突然杀出,前后夹击,重创匈奴人,接应霍去病班师。
但李广不听。
他认为,右贤王会在焉支山伏击霍去病。就算霍去病谨慎,千里奔袭之后的汉军也很难战胜以逸待劳的匈奴人。纵使汉军英勇,这一战的损失也会非常惊人。
因此,有必要吸引匈奴人来战,利用汉军擅长的步卒大阵消耗他们的战力,让霍去病率领的汉军来收拾战场,完成最后一击,彻底打垮匈奴人。
不得不说,李广的这个方案有些道理,也不符合他的人设。
与其说李广是担心霍去病,不如说李广是担心他的儿子李敢。
李敢人如其名,完美的继承了李广的性格,以勇敢着称,每战必先。
如果汉军在焉支山遇伏,李敢绝对是冲杀在前的那一个。
而且这个方案肯定符合天子的想法。
天子也不会希望霍去病被匈奴人伏击,李广甘愿做诱饵,主动出击,吸引匈奴人的注意力,为霍去病创造机会,天子当然求之不得。
所以,赵延年一边要求李广将作战计划上书天子,一边配合李广,完成了移营。
他和李广分工,李广居中守营,他率领有限的骑兵游弋在外,以备不虞,同时担负侦察任务,不断将相关情报以旗语的方式传给李广。
赵延年的营地就在一个小山上,与李广的大营遥遥相望。
此刻,赵延年正极目远眺。
远处的地平线上,隐隐有烟尘,匈奴人正在赶来。
“中郎,李将军来了。”李轨按着剑,快步走了过来。
赵延年回头看了一眼,连忙迎了过去。
李息带着几个卫士,正一步步地爬上山。赵延年过去,伸手拽了一把。他为了能看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