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想吃鸡,没必要自己亲自养鸡(1/4)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
关里多省发生了自然灾害,进而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逃亡潮。
来自这些省份的老百姓,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地前往东北讨生活。
到了62年,人数已经超过一百万。
东北当地的土话盲流子,指的就是这些人。
盲目流动,没有固定的居所,工作。
又由于是整村整村地往外跑,逃荒的老百姓异常抱团,一个人在当地受到欺负,往往会有几十上百人给他出头。
六十年代初期,当地人和关里人发生的冲突屡见不鲜。
为解决这些问题。
上面一边安排这些人落户当地,一边将他们分流到工厂,企业,农场上班。
又因为城市工厂人满为患,无力安排灾民工作,大部分人被分到了地处偏远的林场,矿场,兵团农场上班。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外地人不但在东北落地生根,而且不少人还将远在家乡的父母亲人接过来一块住。
单单是前进煤矿一家。
中原地区的工人和家属数量,足足有2000人之多。
只是这凉皮是什么,作为东北人的董光明着实没有听说过。
“董哥,凉皮这种食物属于地方食物,除了中原人爱吃,西北人也喜欢吃凉皮。”
陆远介绍道。
在这个短途通讯靠摇把子电话,长途通信靠写信,发电报的年代,各地交往联系非常有限。
不像后世,不出门也能吃到全球事。
一部手机就能够买到各地的特产。
和老京城的豆汁,焦圈相同,凉皮这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食物,只有当地人才会知道。
哪怕是隔壁省。
都未必知道邻省的饮食习惯和传统美食。
“这不是面条吗?”
听陆远说凉皮是一种面食,样子为条状,董光明下意识地带入常见的白面条。
“不不不,虽然凉皮使用面粉制作,外形是一根根的长条状,但是和面条截然不同,吃起来光滑筋道有嚼劲,特别是夏天,配上一些调味料,不但好吃,还能消暑解乏。”
“还能消暑解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