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娇蛮大小姐的冷面俏夫君(39)(1/4)
古语有云:地有四势,气从八方,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水天然聚藏生气。
江南地理优越,是鱼米之乡,百姓不会为吃饱而犯愁,有了余力,自然就能供得起更多人读书。
因此,江南学子一直以来都是科举的主力军。
此次上京赴考六千余人,其中十之七八都来自江南。
同样出自江南的周尘之,从小就显露出了过人的读书天赋,他父亲为他聘请当世大儒,从开蒙起,无论春夏秋冬,不曾一日倦怠。
他之前一直觉得自己算得上饱读之士,无论是经史子集,亦或是闲书杂谈,都有所涉猎,可是直到读了祝鹤鸣的文章,方才明了何为信手拈来,何为一气呵成。
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偏偏又言辞简练,无卖弄之嫌。
见周尘之对祝鹤鸣的八字评价,萧奕皱了皱眉。
“教我的夫子说,此人行文流畅,收放自如,估计没有发挥出全部实力,此次赴考,他叮嘱我平常心即可,至于状元之位”
萧奕顿了顿,眼中冷色不甘一闪而过。
他没有说完接下来的半句话,但周尘之听懂了。
两人都是聪明人,跟聪明人讲话,点到即止即可。
周尘之沉吟了一会,温声道:“萧兄莫要妄自菲薄,我曾经听过一句话,小考靠背大考靠运,考试一说,从来不是谁学得好就一定能考得好,春闱尚未开始,切勿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
萧奕想了想,“也是,只是此人一直没有露面,反倒叫人惦记。”
周尘之其实觉得奇怪,“我们来了这么久,似乎从未听过他的任何消息。”
“我着人打听过,只知道此次有五位姓祝的举子来参加春闱,但具体谁是祝鹤鸣,不得而知,而且春闱将至,他要真的有才华,殿试之日再见也不迟。”
在旁人还在为会试担忧的时候,萧奕和周尘之已经将会诗视为囊中之物。
周尘之颔首:“萧兄言之有理。”
好奇固然有,不然两人也不会同时来诗会找人,但是读书人也讲究缘分,缘分到了自然得见。
一杯清茶见底,萧奕起身告辞,“后日就是春闱,先在此恭祝周兄春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