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关于李教授的建议(3/3)
”
朱正祥这边还是要聊到这个成本问题。
李教授一听瞬间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这个成本确实有点过于高昂,所以李教授提出了另外一种意见。
“那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这个消费,把一块钱一个的电灯增加到三四块钱一个不就可以回本了吗?”
李教授虽然不是商业方面的人,但他说的这个方案确实是可行的,也确实是最有效去解决他们目前资金周转困难的最好办法。
办法就是加钱!
买外国的电灯那么贵,白炽灯远远比不过他们的节能灯居然需要30块钱,那他们买三块钱好像也说得过去。
这话说的也非常在理。
朱正祥听了之后立马摇头。
要知道朱正祥这边可是有远大志向的,他去做这个生意不单单只是为了赚钱,更多的是为了让电灯这个产品能够进入寻常百姓家。
如果卖到三块钱一个,还怎么进入寻常百姓家?
这无疑会阻挠大家普遍推行变更的机会。
要知道一块钱一个,其实也不便宜了。
这年代,大家进那些工厂的工资大概也就三块钱,一块一个,已经相当于大家10天的工资。
大家花那么多钱,只是为了买一个日常用品,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但如果是三块钱一个的话,那消耗的经济成本就更高,也就相当于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从这个经济成本上来说,确实有点过高了。
所以朱正祥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这个事情的。
本身这个东西就没必要提供那种价格。
朱正祥这边又想到了一个关键的点,他们之所以会在这个成本上花很多钱,是因为他们请的人太多,但是大部分都不会。
这是一个新的东西,大家要学习,但是可能同时无法做到那么多人去学习。
这就会导致里面有很多人是在磨洋工。
但是他们是在摸鱼磨洋工,是可以得工资的,这对于整个公司来说就是非常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