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1/6)
看了至少几十篇写父母的散文,都写的很好,很感人。写的都是父母怎么对自己好,写的都是父母为自己付出了些什么!为什么都是父母走了之后才醒悟呢?做父母的就那么倒霉,非得为子女倾其所有吗?
我想说写这些有什么意义?是在宽慰自己,让自己好过一些吗?还是在提醒读者,或者是在敬告自己的子女?我也想写一下我的父母,看我写成什么样。
母亲,母亲童年很不幸,因为一些事外公被捉了去,最后劳改了好多年,可这才是母亲悲惨童年的开始,没多久外婆就去世了,母亲三姊妹最大的才六七岁,最小的才两三岁,母亲行二。家也没了,父母也没了,所有的财产也被没收充公了。三姊妹怎么活?只听母亲说后来他们三姐妹被不同的人家收养。但看母亲后来的状况,这家人对母亲应该还不错,因为母亲成年后接了这家男主人的班。
在我记事开始每年大年初二,我们全家都会回母亲出生的地方探望外公和收养母亲的这家人,这家人也有一个外公、外婆还有舅舅、舅妈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妹妹。当时社会思想的转变,外公已被放了回来。每次我们回去大概就住个三四天,快乐的是舅舅和姨父会给我压岁钱,那是我童年唯一的收入。
我对母亲印象深刻的一次,我不知道当时几岁。当时还小,是和父母睡一个床的,那一天母亲很高兴,晚饭后我们在床上,关上蚊帐,把蚊子消灭后,母亲拿出一叠钞票对着我和哥哥还有父亲扬了扬,笑着说:“你们谁猜到这叠钞票有多少就给谁,但机会只有一次。”这种事儿怎么可能猜得到?爸爸和哥哥都随便猜了一个数字,当然他们都错了。我观察母亲手上的钞票,那叠钞票是折叠起的,表面有一张十块,还有几张五块,中间的包裹着看不到。我猜是36块。母亲睁大的眼睛看着我,立马把钞票握在手里紧紧的,又揣到兜里才安心。这表情立马被我们捕捉到了,父亲和哥哥都起哄让母亲把钱拿出来,我们数一数。对于30几年前的一个家庭来说,36块那是母亲好几个月的工资了,怎么可能给我?这才是正常父母的正常行为。只有小说散文里的父母才会为了一句话杀一头猪,为了一句话把十几块一只的鸡两块钱卖给鸡贩子。如果当时母亲真把那36块钱给我,我想对我来说可能是个灾难吧!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