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行日记」

第7章 建筑家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7章 建筑家(5/6)

在不断的建筑实践中,高宇翔的技艺越发精湛,他的名字成为了大楚建筑界的金字招牌。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这片土地留下了无数的建筑瑰宝,也让自己的人生在建筑的舞台上绽放出了最耀眼的光芒。

随着富商府邸的建成,高宇翔已然成为大楚建筑行业的中流砥柱,可他的生活却并未因此变得轻松惬意。慕名而来的求建者踏破了他家的门槛,请求他主持建造各类建筑,从气派的商会会馆到精巧的私人书院,每一项请求都饱含着众人的期待。

这一回,来的是一位礼部官员。礼部计划在皇城郊外建造一座祭天祈年的天坛,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不仅是一项建筑工程,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与宗教意义,容不得半点差池。高宇翔明白,这座天坛的建造,将是对他技艺与精神的又一次重大考验。

他即刻着手准备,一头扎进了浩如烟海的古籍之中,查阅历朝历代祭天建筑的资料,研究其中的规制、布局和象征意义。每一个细节,从台阶的级数到建筑的朝向,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深远的寓意。同时,他还拜访了朝中的老学士和精通天文历法的钦天监官员,向他们请教祭天仪式的流程和相关知识,力求让天坛的设计与整个祭天文化完美融合。

设计方案确定后,高宇翔开始挑选合适的工匠和材料。他亲自前往各地的矿山,挑选色泽纯净、质地坚硬的汉白玉,用来雕琢天坛的台阶、栏杆和祭台。这些汉白玉将在工匠们的巧手下,化为精美的龙纹、云纹,彰显皇家的威严与庄重。木材则选用了来自南方深山的金丝楠木,其独特的香气和优良的耐久性,将为天坛增添一份古朴与典雅。

施工过程中,高宇翔整日守在工地。他亲自监督每一块石料的铺设、每一根梁柱的搭建,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设计要求。遇到技术难题时,他总是和工匠们围坐在一起,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有一次,在搭建天坛的穹顶时,由于结构复杂,工匠们对如何保证穹顶的稳固产生了分歧。高宇翔仔细研究了设计图纸,又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支撑方案,成功解决了这个难题。

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天坛终于建成。它庄严肃穆,气势恢宏,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高宇翔对建筑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诗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