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时间来不及,明天补章(1/3)
一、豇豆锈病
1症状
病菌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和豆荚。病初叶背产生淡黄色小斑点,稍隆起,扩大后成暗褐色突起病斑,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严重时整张叶片布满锈褐色病斑、引起叶片枯黄脱落。茎和豆荚染病产生暗褐色突起,表皮破裂,散发锈褐色粉末。发病后期茎和豆荚均可形成隆起的黑色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出黑色粉末。
2发病条件
病菌附着于病残体借气流传播。适宜发病温度为21~32摄氏度,最适发病温度为23~27摄氏度,相对湿度95以上。高温、高湿有利于锈病发生,田间积水、夜间积露、植株过密、通风透光差等均能使病害加重。
3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200倍液,或70硫磺·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每10天左右喷1次,连续2~3次。
二、豇豆白粉病
1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害茎蔓和荚。叶片染病,在叶背和叶面产生白粉状霉层,粉层厚密,边缘不明显,严重时可布满整张叶片,使叶片迅速枯黄,引起大量落叶。茎蔓和荚染病,生出白色粉状霉层,严重时可布满茎蔓和荚,使茎蔓干枯、荚干缩。
2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分生孢子可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适宜发病温度15~35摄氏度,最适发病温度20~30摄氏度,相对湿度40~95。连作地、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肥力不足的田块发病重。
3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洒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武夷霉素水剂2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重病田可视病情增加喷药次数。
三、豇豆煤霉病(又称叶霉病)
1症状
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