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天幕,行走万朝」

第193章 线列步兵战术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93章 线列步兵战术(1/3)

“不止是大唐,历朝历代都是如此,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

李丽质点了点头:“主要是甲胄在平时的生活上没用,不过这和华夏没有密集的线列步兵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这就是成本和需求问题。”

张彦拿出小天幕调出了欧洲史:“和华夏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同,欧洲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的情况。”

“这个你说过,欧洲碎成一地。”

“清朝的火器普及率也不用我说了吧。”

李丽质点头:“不用,清朝火器普及率挺高的。”

“清朝也有标准的火枪战术,九进十连环。”

“八旗官兵枪炮按旗排为三队,第一队以汉军火器营鸟枪步军居中,炮位排列左右,满洲军火器营鸟枪骑兵列于炮位两头,第二队以前锋兵居中,八旗护军续列两头,第三队排列八旗护军,两翼则设立应援兵。”

张彦在耐心解释清朝的九进十连环。

“大阵先整体前进,每前进十七米便枪炮齐射一轮,如此重复九次,第十次时火炮连续发射,鸟枪兵进行原地轮射,保持火力不间断。在第七次齐射时,火器营的火炮会停止射击,转为马匹驮载随行。”

“第十次的连环射击在鸣金三声之后停止,紧接着阵线会分出缺口。步兵从缺口出阵,近战肉搏。”

“之后火枪兵再次进行射击,第一排打完后第二排再打,以此类推,就这样把敌人打垮,骑兵出击进行收割。”

“这和线列步兵没什么区别呀?为什么网络上说没有?”李丽质不理解了。

“人家说的是密集的线列步兵战术,清朝的步兵战术实际上和明朝三段击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是当时的主流火器使用方法。”

“并不存在某个独有的火器战术,其他地方也差不多,无非就是把清朝刀盾兵换成了西方的方阵长矛兵。”

“不过九进十连环也有可能是表演阵法,说不清楚,不过这也说明了,这个时期的清朝和西方差不太多。”

李丽质眉头一皱:“那什么时候有差距的呢?或者说密集的线列步兵战术什么时候出现的?”

“当然是燧发枪的出现。”张彦对火绳枪和燧发枪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掌握天幕,行走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