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风疆韵」

第196章 各自的战场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96章 各自的战场(1/3)

“徐工!徐工,我知道你很兴奋,但你先别兴奋,先听我说一下我的意见。”电话另一头,李轩的声音带着几分沉稳:“徐公,你刚才说的蒸馏技术,的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但你是不是忘了,蒸馏的本质是要将数据的‘精华’提取出来,将大量数据压缩成少量数据,本质上提升了信息的密度。”

徐远风听得认真,眼神透出一丝思索:“你是说,我们的数据库也得进行相应的调整?”

“对。”李轩的语气变得更严谨了,“如果想要通过蒸馏来优化模型,可能需要对1201的整体数据库进行大规模的覆写。这意味着,你现在要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工程,整个系统的数据量、数据流、甚至是底层架构,都必须同步更新。这个工作量绝对不会小,而且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更是需要严格的保障。徐工,我们团队要是消化这些数据,一两个月应该是拿不下来的吧。”

“工作量确实会挺大的。”徐远风微微皱眉,调整了一下坐姿。

他对这项技术的前景充满期待,但同时也意识到,实施起来的难度可能远超想象。

“而且我们目前的架构不一定支撑得住吧?感觉大概率会崩溃吧?”李轩继续提问。

徐远风轻笑一声:

“撑得住是肯定的,但如你所说,既然要覆写,那未来的调试过程将会非常漫长。我们还是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而且蒸馏技术不是万能的,它适合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我们也不能把所有的计算和任务都压缩到这种技术上。”

徐远风心中一动:“你是说,不能完全套用在1201上?”

李轩沉默了片刻,才继续说道:“是的。1201毕竟是个面向游客和生活服务的智能系统,更多的是需要快速响应、灵活多变的对话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深度推理和复杂的语义理解。大语言模型的优势是全局推理和长时记忆,但它不一定适用于我们这种实时互动、要求快速反馈的场景。”

徐远风听到这话,心里也放松了一些——1201项目在文旅方面的成熟度已近完美,日后推广起来也只需要照搬喀什地区的模式就好。

“不不不,你格局小了。”徐远风纠正道,“我想的是考虑扩展120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沪风疆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