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道士讨生活指南」

第54章 飞天娃登场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54章 飞天娃登场(2/7)

的宣传与普及。

文化

《封神演义》以姜子牙公布封神榜做结,此后的小说家也常常以“榜”作为小说的一种结构模式,将纷杂众多的人物与事件统合起来,给读者一个总体和明确的印象。比如《儒林外史》揭“幽榜”,《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的“情榜”等等。

小说真实地反映了上古时期商周斗争特别是纣王失败周代商兴的历史面貌。如《史记·殷本纪》中所写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已,妲己之言是从”,“百姓怨望”,“重刑辟,有炮烙之法”,“醢九侯”,“脯鄂侯”,“囚西伯羑里”,“剖比干,观其心”,“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纣王“赴火而死”,周武王杀妲己等,在小说中均有形象的描述。值得重视的,是作者所表现的进步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为了充分肯定武王伐纣战争的正义性、必要性与合理性,小说第一部分对纣王荒淫残暴罪行进行了集中揭露,说明“君失其道,便不可为民之父母,而残贼之人称为独夫。今天下叛乱,是纣王自绝于天”。“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因此对待老百姓的态度如何,是国君是否符合天意也就是能否当政的根本条件。因此,周武伐商虽为臣伐君,却是诛独夫,反暴政,是“奉天命以伐无道”,“代天以彰天讨,救民于水火”的正义之师。从另一方面说,“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天命无常,惟有德者居之。”文武尚德,百姓归心,才能周代商兴,这是西周初年以来出现的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所继承的古代民主思想。在把封建纲常“天理”化的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封神演义》所宣扬的这种思想,显然具有与封建专制主义相抗衡的叛逆意义。

在历史上,商和周是两个不同的部族。《封神演义》却把它们写成了君臣的关系,并且强调武王伐纣的事业是“以臣伐君”,是“以下伐上”,是“灭独夫”。这正是封建社会里的进步观点的反映。它再三地宣传:“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这样一种思想实际上是封建社会里的农民起义的理论根据之一。

《封神演义》反映了和封建伦理观念相违背的思想。这突出地表现在哪吒剔骨还肉的故事里。哪吒打死了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新世纪道士讨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