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介绍」

第256章 聊城市介绍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256章 聊城市介绍(2/4)

芦表面勾勒《水浒传》《聊斋》人物,技艺可追溯至明代。光岳楼上至今悬挂着清代匠人雕刻的“二十四孝”葫芦组画。

临清砖与贡砖烧制:明清皇家建筑专用的“澄泥砖”产自临清,砖面敲之如磬,断面呈“蟹爪纹”。运河畔的贡砖窑遗址中,仍可见“工部营造”铭文砖块,故宫太和殿的金砖即产自临清。

聊城市舶司与琉璃烧造:元代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琉璃塔(今仅存地宫)曾以七彩琉璃装饰,现市博物馆藏有元代青花瓷残片,印证聊城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

“聊斋”的由来

“聊斋”是蒲松龄书斋名,取“着书以自娱,聊以忘忧”之意,而“聊”字恰与聊城简称“聊”重合,使两地产生文化联结。

地方传说与故事

景阳冈“虎妖”传说

聊城阳谷县景阳冈因《水浒传》武松打虎闻名,而《聊斋》中《武孝廉》《胭脂》等篇亦涉及“人与妖”的对抗,民间将两者结合,衍生出“景阳冈虎妖化身狐仙”的奇幻传说。

光岳楼的狐仙故事

聊城光岳楼为元代古楼,传说曾有书生在此遇狐仙,演绎出类似《聊斋》中《辛十四娘》的浪漫故事,成为地方文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东昌府区“聊斋文化园”

园内以《聊斋》故事为蓝本,通过雕塑、壁画、互动剧场等形式再现“聂小倩”“画皮”“崂山道士”等经典场景,可体验ar技术还原的“鬼狐世界”。

阳谷县“聊斋故事馆”

位于张秋古镇,陈列《聊斋》手稿影印本、聊斋故事木版画,结合运河漕运历史,讲述蒲松龄游历鲁西时可能汲取的民间素材。

文学与艺术创作

聊斋主题影视剧取景

聊城光岳楼、山陕会馆等古建筑常作为聊斋题材影视剧的拍摄地,如《聊斋之画壁》《聊斋奇女子》等。

聊斋文化研究会

聊城大学成立“聊斋文化研究中心”,整理鲁西地区民间聊斋故事,出版《运河畔的聊斋遗韵》等专着。

自然景观

东昌湖:东昌湖是明清时期为保障运河航运蓄水而人工开凿的湖泊,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各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