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经济新篇(4/6)
信念。
在掸邦高原那片广袤无垠的试验田里,微风轻柔地拂过,嫩绿的稻苗轻轻摇曳,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泛起层层涟漪。钱丙翰蹲在田埂上,手中拿着一本笔记本,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杂交水稻的生长情况,文字工整而详细。他身旁的阿珍,正专注地看着智能手环上的数据,眼神中透着认真与期待。
“钱老师,这个传感器说ph值降了03。”阿珍抬起头,将手机里的基因图谱展示给钱丙翰,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这是我和袁隆平团队培育的耐碱稻种,从目前的数据来看,适应情况还不错。您看,这些基因序列的变化,都显示出它对本地土壤和气候的良好适应性。”
钱丙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指着天空中正在作业的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喷洒的纳米肥料,富含多种微生物,能在三年内将红土改良成高产田。这是提升粮食产量的关键一步。每一滴肥料,都承载着我们对丰收的期望,它们将一点点改变这片土地的命运。”
就在这时,钱丙翰突然指向远处:“看!”只见三辆牛车满载金黄的稻穗缓缓驶来,车辕上插着华夏与缅甸国旗,旗帜在微风中猎猎作响。老村长坐在牛车上,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那笑容仿佛能驱散世间所有的阴霾。牛车停在田边,老村长跳下牛车,大步走到钱丙翰面前,将一束饱满的稻穗塞进他手中:“钱老师,今年的收成太好了!明年我们要种三倍面积!您看这稻穗,又大又饱满,都是您和阿珍姑娘的功劳啊!”
周围的村民们也纷纷围过来,看着试验田里的杂交水稻,眼中满是惊叹和喜悦。他们交头接耳,对这神奇的水稻赞不绝口。阿珍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成就感:“钱老师,看来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钱丙翰微笑着看着大家,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这只是开始,我们要让更多的村民受益,彻底解决蒲甘的粮食问题。让每一个蒲甘人都能吃得饱、吃得好,这是我们的目标。”村民们纷纷点头,对未来充满了希望,那一张张朴实的脸上,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学的校园里,彩旗飘扬,五颜六色的旗帜在微风中舞动,仿佛在诉说着学校的新生与希望。人头攒动,学生们穿着崭新的校服,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重建后的曼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