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第18纪「巨灵纪元」,纪元之遗族(3/4)
作能量驱动,服务于生活,这种超越时代的能源应用理念,直到21世纪仍在实验室探索阶段。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2400年前的柏拉图时代。
在那个距离工业革命还有二十个世纪的中古岁月,要出现这样的科幻是绝对不可能的。
其中有一些在柏拉图时代根本想象不出来的细节,包含空气动力学、量子光学等现代学科雏形的超前细节描述,却又反证出亚特兰蒂斯的真实性!
谁也无法得知,这一切究竟是哲人的瑰丽想象,还是失落文明的记忆残片?
同样。
跨越时空的科技符号,镌刻在人类其他古文明典籍中。
龙夏文明《山海经》以及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泥板文书中,记载的七八千年前的蓝星,也存在大量的高科技现象。
苏美尔泥板文书详细记载的“天穹之舟”,其运作模式与现代空间站惊人相似。
龙夏古籍则有着宇航服和宇宙飞船的记录,一是天衣无缝,穿着无缝天衣的月球人,二是,飞车,也叫巨槎,木槎。
晋人《拾遗记》(卷一)中称,“槎上有光,夜明昼灭,常浮绕四海……周而复始,名日贯月槎,亦谓挂星槎,羽人栖息其上。”
从这段描述来看,巨槎相当先进,是一种可以反复使用的载人飞船。
……
这些散落在不同大陆的文明印记,共同勾勒出上古时代令人震撼的超古代文明图景。
随着陆煜缓缓讲述。
他相对平静的语气所透露的一系列信息量。
太过巨大。
他面容冷静的诉说,一声声一句句,蕴含的能量,却像一枚枚小行星砸了下来。
不少人被砸的头晕目眩。
脑子还没有完全理解消化吸收透彻。
就听见老曾小陆。
两个研究院直属领导,不断交流。
不断爆出一句句惊人言语。
“所以,陆煜,你的意思仿佛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文明,似乎与古代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
而这或许意味着,在我们所知的人类文明之前,蓝星上可能已经经历了四五次不同的文明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