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罪恶的赤弹(1/3)
死在独立师手里的倭军将级军官已经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堆了,澄田赉四郎不想自己成为下一个。
可面对一纵、三纵的联手夹击,还有一个难缠的骑兵旅,守,守不住,跑又跑不了,还能有什么招呢?
澄田赉四郎瞪着眼睛满面阴沉,思索片刻后猛地一拳击在桌上:“使用赤弹!通知凤台县的部队对独立师使用赤弹!”
澄田赉四郎口中的赤弹就是倭军对刺激性化学毒气弹的内部称谓,普通倭兵一般称这种有红色标识的炮弹为喷嚏弹或呕吐弹,常见成分为二苯氰氨,人体吸入后会呕吐不止、口鼻出血进而丧失战斗力,严重者甚至会窒息而亡。
绿弹一般指催泪弹,而黄弹则是最可怖的糜烂性毒气弹,不仅会损伤人的眼睛、呼吸道等脆弱器官,就算是外皮肤接触后也会起水痘溃烂。
倭军在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大型战役中,逢到攻坚不克或者垂死突围时就会使用毒气弹,后来更是发展到稍遇不顺就动用毒气弹。
比如1939年的齐会村战斗中,120师师长贺帅就中了倭军的毒气弹而昏倒在指挥一线,好在最后并未致命。
凤台县就储存的有赤弹,是一种可由迫击炮发射的小型炮弹,被困倭军接到澄田赉四郎的指令后,立刻如获大赦般喜滋滋地从仓库中搬出标有醒目红色标识的炮弹,然后迫不及待射向正在连夜攻城的一纵部队。
“噗,噗,噗”,十余枚赤弹砸进一纵前沿阵地,顿时爆发一股股烟柱,然后随风迅速扩散,形成一道绵延的烟墙。
“是烟雾弹!”指挥作战的一名团长冲着战士们大喊,“让炮兵停止射击,不要误伤我们自己的步兵!”
独立师的大多数官兵都听都没听说过化学武器、毒气弹之类的名词,见到起烟还以为是倭军在释放烟雾遮蔽炮兵观瞄视野。
正在冲锋的战士们都下意识地停了下来就地卧倒,等待着烟雾散尽后再重新组织进攻。
“咳咳咳,小鬼子这烟怎么这么呛?熏得老子眼睛火辣辣的疼”,战士们伏在地上七嘴八舌地说道,“狗日的不会在炮弹里掺了辣子吧?”
“应该是掺了辣子,咳咳,我娘有次炒辣子就是这个味儿,呛人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