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千问」

申命第5章 问题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申命第5章 问题(2/7)

人进入迦南后的全新社会形态。在这一背景下,将“田地”添加到十诫之中,无疑是申命记学派对当时土地危机的直接回应。

从历史背景来看,在南国晚期,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众多富户利用各种手段,如放高利贷等,无情地剥夺穷人的田地。这种行为在众多先知书中都有明确记载,如《以赛亚书》5:8写道“祸哉,那些以房接房、以地连地,以致不留余地的,只顾自己独居境内”;《弥迦书》2:2也提到“他们贪图田地就占据,贪图房屋便夺取。他们欺压人,霸占房屋和产业”;《阿摩司书》2:6-7更是严厉谴责“以色列人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他们的刑罚;因他们为银子卖了义人,为一双鞋卖了穷人。他们见穷人头上所蒙的灰也都垂涎”。这些经文生动地展现了当时土地兼并的猖獗,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不公和圣约的摇摇欲坠。

从神学意图分析,申命记学派通过将“田地”纳入十诫,着重重申了土地是上帝的恩赐(申11:12)。土地的分配是上帝神圣计划的一部分,任何人都不可因一己贪欲而破坏这一神圣的土地分配制度。这一举措旨在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确保每个以色列人都能在上帝的恩赐下,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安居乐业。

二、从游牧到农耕:社会经济结构变迁

(一)出埃及时期的经济形态

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时期以及旷野漂流阶段,其经济生活主要以游牧和临时定居为主。在这个时期,“房屋”(,bayit)更多地指的是帐篷或者简易的居所。这些帐篷虽然简陋,但却是家庭的核心空间,承载着一家人的生活起居。然而,此时的土地尚未成为私有财产,人们随着牲畜的迁徙而不断移动,土地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暂时的栖息之所,而非固定的生产资料。

在这一时期,牛、驴、仆婢等动产成为了主要的财富标志。例如,在《创世记》12:16中记载“亚伯兰住在埃及的时候,法老因这妇人就厚待亚伯兰,亚伯兰得了许多牛、羊、骆驼、公驴、母驴、仆婢”;《创世记》30:43中也提到“这样,雅各极其发大,得了许多的羊群、仆婢、骆驼和驴”。这些经文充分显示出,在游牧生活中,动产的多寡直接决定了一个家庭的财富状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圣经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