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千问」

申命第9章 问题中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申命第9章 问题中(1/4)

申命记第九章,摩西提到以色列人多次反叛上帝,这揭示了什么关于人性的本质?这对我们的信仰生活有何警示?

从《申命记》第九章以色列人反叛看信仰真谛与警示

《申命记》第九章宛如一部古老而深邃的信仰启示录,记载着摩西在以色列人即将踏入应许之地前的最后一次长篇劝诫。这段经文回溯了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泊时期的四次重大反叛事件,即金牛犊事件、他巴力亚事件、加低斯巴尼亚叛逆以及米利巴争闹。这些事件不仅是历史的片段,更是对人类罪性本质的深刻揭示,为信徒的信仰生活提供了跨越时空、极具现实意义的警示。

一、四次反叛:洞察人性的幽微

(一)自我中心的本能

在金牛犊事件(出32章)中,以色列人在摩西迟迟未从西奈山下山之际,急切地要求亚伦为他们铸造神像。他们并非全然否定上帝的存在,却试图按照自己的想象重塑神灵。当亚伦用百姓的金首饰铸出金牛犊时,以色列人欢呼:“以色列啊,这就是领你出埃及地的神!”(出32:4)这种行为将上帝工具化,把自身的感受和需求凌驾于神圣启示之上,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人性中“自我造神”的根深蒂固倾向。先知哈巴谷曾严厉警告:“雕刻的偶像,人将它刻造,有什么益处呢?”(哈2:18),深刻批判了这种背离真神、陷入自我中心的愚昧行径。

(二)属灵记忆的短暂

摩西着重指出:“自从你出埃及地的那日……你们常悖逆耶和华”(申9:7)。以色列百姓亲身经历了上帝降下的十灾、红海分开的伟大奇迹,以及旷野中吗哪的每日供应。然而,当面临新的挑战时,他们依旧选择怀疑上帝的带领。在加低斯巴尼亚,百姓听闻十个探子带回的消极报告后,便陷入绝望与抱怨之中(民14:2-4)。这种属灵的健忘症揭示了人类对上帝恩典的感知存在递减效应,正如诗篇78:11所感叹:“他们忘记他所行的和他显给他们看的奇事。”

(三)群体性罪性的传染

他巴力亚事件(民11:4-6)里,“闲杂人”发出的怨言迅速在全会众中蔓延,如同病毒般扩散。现代心理学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预表。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圣经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