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倾天下」

第16章 春雷惊蛰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6章 春雷惊蛰(3/4)

青铜蟾蜍口中的米珠忽然坠入承露盘,震出《阳春》古曲的调子。他循声望去,见林小满正在雨檐下抚琴。

\"你给蟾蜍机关加了五音十二律?\"林小满笑着拨动琴弦,檐角铜铃应和出宫商之声。她身后的苗圃里,用醒醐米灰培育的瓜秧已攀上竹架,嫩叶间缀满星点花苞。

沈明轩从袖中取出金线虫褪下的透明躯壳:\"地龙遗蜕入药可治咳喘,放入粮仓能防虫蛀。\"他将躯壳对着月光,\"平江府八十老叟说,这是神农氏教百姓用嘉禾前的\"

突然一声惊雷打断话语。两人奔至院中,见东南天际紫电如龙,正劈在运河新化的水面上。雷光中隐约可见金色地龙腾空而起,化作万千光点洒向两岸农田。

三月朔日,沈明轩扶犁破开平江府第一垄春泥。特制的\"醒醐犁\"过处,深褐色的土壤里翻出点点金芒——那是地龙留下的鳞粉,混着归墟石粉的碎屑在阳光下闪烁。

十二州县的快马接连来报:

\"蓟州冬小麦返青,较往年早半月!\"

\"青州渔港化冻,头网捕得千斤黄鱼!\"

\"幽州地窖陈米发芽,农人正试种新稻!\"

林小满在祭天台上展开《山河社稷图》,原本标注灾情的朱砂印记,正被新绣的金线逐步覆盖。当她将最后一枚代表丰饶的玉穗钉在平江府位置时,沉寂半年的神农鼎突然溢出汩汩清泉,鼎身浮现出失传已久的《嘉禾谱》。

谷雨那日,朱雀大街竖起九丈高的\"劝农碑\"。碑文不是寻常歌功颂德之词,而是将《防寒九策》《醒醐米百用》等民生技艺篆刻其上。更妙的是碑顶机关——每逢节气交替,便有包着新种子的醒醐米袋自动落下。

沈明轩与林小满站在碑阴处,看百姓们争相拓印碑文。穿短打的汉子把《醒醐犁构造图》叠进怀里,梳双丫髻的姑娘抄录《米灰制陶法》,须发皆白的老者正给孙儿讲解《地脉养护经》。

\"该给新稻种取名了。\"林小满摊开掌心,露出地龙金粉滋养的稻穗。沈明轩以指代笔,在青石板上写下\"归墟\"二字,又在旁边补上\"归\"字的古体——正是\"妇\"字头加\"止\",寓意\"让灾荒止于妇人孩童皆饱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味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