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志」

第84章 李密桃林兵变被杀,实乃死于自身的“羞耻心”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84章 李密桃林兵变被杀,实乃死于自身的“羞耻心”(6/12)

选择隐忍不发,暗中筹谋,等待时机。这种微妙的心理活动,既展现了李密的政治智慧,也预示了后续事态的发展。

张宝德也随行在列,此人素来谨慎。张宝德是李密麾下的长史。在李密决定叛唐并离开长安去收抚山东豪杰时,张宝德作为李密的部下,他注意到李密与旧部频繁密会,又见其将家眷秘密安置,再观皇上的“用心”安排,心中愈发不安。他预见到李密此行必定会反叛,因为他已经决定归附唐朝,不想再跟随李密四处流亡或遭受败亡的命运。

是夜,张宝德在驿馆中辗转反侧,终于提笔写下密奏:“李密素有枭雄之志,今得东行,如鱼入海,必不复返。臣恐其借招抚之名,重聚旧部,届时山东必乱。”

皇帝收到张宝德密奏之后,一点都不感到吃惊,李渊不但没有采取补救措施,比如派使臣将李密截回,或是派出精锐军队就地将李密截杀,反而降下敕书派一小卒慰劳刚出发的李密,并告知其留下带走的部队慢慢前行,让李密自己单人匹马回朝,然后再委以他重任。

李密率部行至距长安约200公里的稠桑(今河南灵宝西),正值寒冬腊月,北风呼啸。就在此时,皇帝李渊的使者快马加鞭送来敕令,命其即刻返回长安。

营帐中,李密展开敕书,脸色骤变,立即召来心腹贾闰甫密议道:“李渊先是允我东行,如今又无故召还。”

李密将敕书重重拍在案上,继续说道:“前日他还说"有人坚决反对,朕必力排众议",今日却出尔反尔。这分明是有人进了谗言!我若回京,必是死路一条。不如攻取桃林县,收其兵粮,北渡黄河。待消息传到熊州,我等早已远遁。若能抵达黎阳,大事可成。闰甫以为如何?”

贾闰甫闻言,神色凝重,思虑片刻回答道:“明公,皇上待您不薄。况且图谶所示,天下终将一统。您既已归顺,何必再生异心?任瑰、史万宝分据熊、谷二州,若听说你此时有变,朝发夕至。即便我们攻下桃林,也来不及集结兵力。一旦被定为叛逆,天下之大,何处可容身?您不如暂且奉诏返回,以示忠心,待来日再图山东不迟。\"

李密听后勃然大怒,斥责道:“李渊以我与周勃和灌婴之流并列,这是在羞辱我,我岂能忍受!”

李密之所以说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唐凌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