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藏地医馆的管理(1/5)
自从巴桑迎娶了汉人女子山药为妻,日子过得日日如蜜,部落里的青年们眼见这般情景,心中皆生了别样的心思,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来援藏的大夫们。
小武与众姐妹们,时常会收到藏族青年们送来的各种小礼物。有时是一束野花,那花儿在山野间自由生长,花瓣上还带着清晨的露珠,娇艳欲滴;有时是一只野鸡或野兔,那是青年们在山林中辛苦猎得的,毛色鲜亮,体态丰盈;有时是一枚木质小玩偶,虽是粗糙的雕刻,却透着一股质朴的憨态;有时是几枚漂亮的石头,圆润光滑,纹理奇特,像是从河床深处淘来的宝贝;还有时是一顶狐狸皮的帽子或围脖,那皮毛柔软厚实,带着一丝山林的野性气息。
朗杰与桑杰,是部落里精通藏语的能人,他们主动承担起给新来大夫们培训藏语的任务。他们耐心地教着一些常用的语句:“哪儿难受?”“这里疼不疼?”“我来给您看看,好吗?”每一个发音,每一个语调,都细细琢磨,生怕大夫们学得不够准确。为了方便大夫们与病患沟通,他们还会将这些语句工工整整地写在羊皮上,配上图,用藏族特有的墨汁,一笔一划,如同在书写部落的传承。若是病患家中有孩子,尤其是那些曾在寺庙出家过、识得藏文的孩子,便能拿着这些羊皮纸条,与大夫们顺畅地交流。
朗杰与桑杰在忙碌之余,还利用闲暇时光,将部落里那些渴望学习的小孩召集起来,耐心地教授他们汉语。他们深知,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更是开启新世界大门的钥匙。孩子们围坐在他们身边,瞪着好奇的眼睛,跟着他们一字一句地学着。从最简单的“山”“水”“日”“月”,到稍复杂的句子,孩子们学得认真,进步也很快。渐渐地,这些孩子不仅能听懂汉语,还能流利地说出来,甚至能用汉字写下简单的句子。于是,他们便成了部落里不可或缺的临时翻译,帮助大夫们与病患交流,也帮助部落与外界沟通。
部落中流传着一个规矩:将来若有人想要前往京城学习,必须精通汉语,能够熟练听说读写,否则绝不允许踏出部落一步。这规矩虽严,却也激励着部落里的年轻人努力学习,他们明白,只有掌握好汉语,才能更好地走向外面的世界,带回更多的知识和希望。
赞普站在部落的高处,望着眼前一片繁荣的景象,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