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文明血脉的震颤(8/8)
溃散的哈夫克军团第22机械化旅残部涌入倭马亚王朝时期建造的地下引水渠,却不知三架攻击-11无人机正用太赫兹雷达扫描出他们的生命体征。
钻地弹头的多层毁伤机制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钻地效能分解
1第一层效应:碳化钨弹芯贯穿6米厚砂岩层
2第二层效应:温压药剂与密闭空间氧气充分混合
3终结打击:锆基燃烧剂产生3000c持续高温
在红外成像画面中,这条承载着八世纪工匠智慧的地下工程,此刻化作长达470米的炼狱长廊。
二十三名哈夫克特种兵的作战服监测芯片,在系统离线前传回了最后数据:体表温度瞬间峰值达427c。
退守卡扎菲家族宅邸的德军第211装甲营,正用最后两辆\"豹2a8\"改装成固定炮台。
他们不知道的是,建筑内部结构图已被北斗-iv卫星群与1973年利比亚城建档案交叉验证。
当第六枚钻地弹贯穿大理石地板时,建筑内部的巴洛克风格浮雕见证了一场科技屠杀——纳米级铝热剂在宴会厅水晶吊灯处爆燃,将正在架设反坦克导弹的德军装甲兵烧融成金属与血肉的合金。
在055舰的量子指挥中枢里,赵将军凝视着三维战场模型:
▌12处世界文化遗产建筑损伤率控制在03以下
▌38个高价值军事目标永久性摧毁
▌217名哈夫克作战人员生命体征消失
当最后一架\"火箭天使\"返航充电时,其机载计算机自动生成作战报告:\"本次行动文物损伤率较北约标准降低89,实现科技铁拳与文明脉搏的共振。\"
这场充满悖论的现代战争,终将以最残酷的方式印证《孙子兵法》的古老智慧——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