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行动之第三次世界大战」

第9章 文明废墟上的科技丰碑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第9章 文明废墟上的科技丰碑(8/8)

历史的马赛克地砖甚至没有出现半道裂痕。

整座建筑陷入死寂,随后响起机械运转的轰鸣。

瓦加杜古会议中心屋顶的量子干扰阵列缓缓转向,将未释放的能量倾泻向地中海方向。

“咸阳”舰的作战指挥中心里,赵将军看着全息沙盘上跳动的数据流——37处世界文化遗产建筑完好率986,这个数字将永远铭刻在2037年版《现代战争伦理白皮书》的扉页。

硝烟散尽时,特战队员们站在破碎的彩绘玻璃穹顶之下。

晨光透过千疮百孔的会议中心天窗,在外骨骼装甲表面投射出斑驳的光影。

深蓝的战术平板突然震动,北斗-iv卫星传来的全息图像显示,三公里外的苏尔特港正升起血色朝阳,052d驱逐舰的垂发单元中,128枚巡航导弹根据刚上传的文明坐标重新调整了制导参数。

威龙抚摸着外骨骼上被烧灼出的凹痕,面罩显示屏跳动着北斗卫星传来的评估报告。

最后的防线在议会主席台前崩塌,十二台hvk-003外骨骼组成的钢铁洪流,早已经被gti特战队的楔形阵列切割瓦解。

\"报告指挥部,政府核心区已实现物理-数字双维度控制。\"威龙擦拭着rz11n5机枪的量子校准镜,\"告诉军工院的同志,-5系统的神经元延迟还需要优化007秒。\"

三千公里外的北京国防科技实验室,院士们看着实时传回的外骨骼作战数据,在2037型人机协同白皮书上添注:

此役证明,最尖端的杀戮科技,亦能孕育出文明重建的火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三角洲行动之第三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