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被大学特招的学生(2/4)
办副主任赵公道的媳妇收拾细软,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留下一封离婚告知书。
书中写道,我就是死在四九城要饭,也不跟你去黑龙江。
赵公道在被窝里哭一夜,第二天就去办理支教手续,一个月后,来到了大兴安岭小学。
看着破败不堪的校园,想起北理工的峥嵘岁月,抱着脚大哭一场,啪啪啪给自己三个嘴巴子。
“都怪你这张臭嘴,好好说话不会吗?为什么骂王振华刁民?”
“那是能跟外商交流的王振华,发明羽绒服的能人,能让人随便骂吗?”
“道个歉有那么难吗?我当初怎么就不能给他道个歉呢?”
啪,啪,赵公道又给自己两个嘴巴子。
第二天早上,他开始支教生涯,白天教学生读书,夜里到处写信托关系。
他羡慕仍然留在四九城的贾正义和孙公平,想方设法要回四九城。
谁知道,这一干就是一辈子,永远没有回到日思夜想的四九城,改革开放病死,埋葬在学校旁边。
……
四九城的王振华也是一脸懵逼,他就是想让赵公道、孙公平、贾正义给他道歉而已。
没想到事情闹大了,芝麻变成了西瓜,蚂蚁变成了大象。
几天后,王振华因为发明热得快,被北理工特招为大学生。
直接从编外夜校生变成正式大学生,整个北理工都震动了,到处流传着王振华的故事。
他马上拿着相关资料来到派出所,拿到了四九城户口本,嘴角压不住了,以后咱也是京爷了。
现在的户口簿叫户口证,更像前世的身份证,成年人每人一个,也不是全家人登记一本。
如果现在被别人骂“死一户口本”,大概率是不会生气。
牛皮纸的外皮,印刷着“四九城公安局户口证”,加盖公安局印章,印章的文字是繁体字。
内页贴着他的照片,记录着他的基本信息,其中还有“成分”和“属相。”
在小王村时,王振华的户口证登记的成分是贫农。
现在的成分是城市贫民,这可是最好的成分,谁穷谁有礼。
“大爷的,以前是贫农,现在是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