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决心(1/5)
李亨恭俭温良,不党不争,选择进言的人不当,不能使得李亨下定夺储决心,选择的人太多,则容易形成结党引起李亨的反对,因此选择何人进言也是张修要考虑的问题。
李适之和韦坚是青年一派中的忠正之臣,他们分得清大局,自然会支持李亨,高仙芝之前在京中为官时与李亨也是知己,自然也会支持李亨,这些人皆秉持地圣人之学仁义之道,不管是李亨是否下定决心夺储,这些人都会维护正义,因此现在缺乏的并不是辅佐的能臣,现在缺少的是李亨的决心。
因此如何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场合,让李亨下定争夺储位的决心,这是张修要思考的问题。
次日,忠王府。
在正堂内张修躬身一直在向李亨说着什么,李亨背对这张修,脸色看起来并不好看。
根据两人的表情来看,此次对话似乎和以往的对话都不同。
“殿下,眼下张九龄被贬,太子和二王被陷害,三省六部皆有寿王党羽,朝廷中枢之位皆是其心腹。”张修看着李亨的背影苦劝道:“敌人最接近与成功的时刻就是我们最危险的时刻,殿下,若其行有不轨之举,社稷危矣。”
李亨紧握着衣袖,转身蹙眉看着张修,“我刚才对你说过,此事无需多言!”
张修双手行礼,坚持道:“殿下忠孝仁爱,爱民如子,为了大唐将来的江山社稷,储君之位绝不能让寿王夺去。”
李亨打断了张修的话,不解地看着张修,“现在什么时候,当务之急是尽快找到太子被陷害的证据,还太子清白!你还让我争什么储君之位!”
张修目光十分冷静,一字一句道:“若殿下这样做,便是落入了李林甫的陷阱。”
“难道太子殿下要承受终生的冤屈?”李亨愤怒的吐息着,滚烫的气息烫在张修的面庞上。
张修目中露出一丝忧色,“殿下可知朝中有多少人力保太子殿下,为何到至今都没有发现太子被陷害的证据?陛下已经下旨,太子谋逆,那些为太子打抱不平的朝臣,皆被李林甫冠以附逆罪名将他们贬谪或流放,这件事情是陛下的逆鳞,若殿下试图查明真相,正是中了李林甫的下怀。”
李亨顿时语塞,重重闭上了眼睛,似乎极力压制着胸中的不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