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技术的来源(1/3)
钒岭市政府的会客厅里,李松柏将两份加密硬盘推到茶几中央。窗外正飘着细雨,雨滴在钢化玻璃上蜿蜒成模糊的水痕,将窗外那座标志性的高炉轮廓晕染成水墨画般的剪影。
“自愈合混凝土的菌种培养参数,碳链编程反应器的量子控制算法。”他的指尖在硬盘外壳上轻轻一点,“实验室已经完成三千小时连续测试,可以直接产业化。”
坐在对面的工信部技术司司长郑毅没有立即去拿硬盘。这位年近五十的官员鬓角已经斑白,镜片后的目光却锐利如初。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氤氲的热气暂时模糊了他的表情:“松柏同志,这次有什么诉求?”
“和之前一样。”李松柏向后靠在真皮沙发上,窗外一道闪电划过,瞬间照亮他半边脸庞,“专利无偿转让,官方先公布,然后找一家国企进行试点,顺便做一下技术验证,然后立刻投入使用。如果重点企业升级有困难,青松可以提供低息贷款。”
郑毅突然笑了。他摘下眼镜用绒布擦拭,这个动作让他看起来像个普通的中年教师:“你知道刚才这话,让国资委的老王听见会怎么想?”他模仿着浓重的山东口音,“‘这小子又憋着啥坏呢!’”
会议室里响起几声轻笑。始终安静旁听的沈欣适时递上一份文件:“郑司长,这是两项技术的社会效益预测。自愈合混凝土能使桥梁寿命延长三倍,而碳链编程能让塑料降解时间从百年缩短到三个月……”
沈欣刚介绍个开头,郑毅接过话头,突然正色道:“问题就在这儿。”他敲了敲文件,“你们交出来的都是能动摇行业格局的技术,自己却连个署名都不要。”
窗外的雨声忽然变大。李松柏望向雨幕中朦胧的钢厂灯光,那些光点在雨中化作流淌的星河。
“署名权……”李松柏转回视线,“给了我才真是浪费。一来我不需要这玩意,说到底,我是个商人,不是科研工作者;二来,您觉得外界会相信这些技术是某个实验室突然突破的?每项技术都署我的名,外界的质疑声怕不是会影响官方公信力。”
郑毅的食指在茶杯沿口划了半圈:“所以更要明码标价。”他忽然改用正式语气,“上级指示,不能寒了科研工作者的心,你可以高风亮节,但是官方绝不能开让科研工作者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