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服务等级协议、不同架构中的数据流定位(2/4)
关和边检部门,陈宇表示:“国际航班停靠后,海关要在45分钟内完成旅客清关。要是延误超时,得书面说明原因,还要补偿机场额外的地服成本。双方每天通过加盖电子公章的电子清单,交换航班计划。”
为了确保通信和数据交换的顺畅,他们还制定了通信与数据交换规则。
“通信方式得按优先级排序,信息化系统内的即时通讯模块用于航班状态变更和应急事件,aftn电报传递航班计划等结构化信息,电子文档用于书面确认和清单交换。”秦奕强调,“绝对禁止使用未加密的民用对讲机,传递敏感信息。”
为了监督s的执行,他们还建立了监督机制和冲突解决办法。
“机场运行控制中心操作员要在系统内记录每次s事件,系统会自动保存即时通讯模块的聊天记录,保存周期为30天备查。”秦奕说道,“每月首个周一召开s合规会议,各部门通过线上论坛系统参会,并提交电子报告,有争议的事项投票表决。”
陈宇点头赞同:“要是发生违约争议,由机场总经理、国家空管部门代表和航空公司协会组成三方委员会裁定责任,赔偿以人工工时成本为基准计算。”
随后,他们对业务架构核心领域展开设计。
在航班运行管理领域,他们设计了航班计划引擎、动态监控看板等功能组件,规划了空管雷达数据到预警通知的数据流。
“关于业务领域数据流这部分我这里有点疑问。”陈宇说道,“我们除了业务架构之外,还有一个数据架构,数据架构里面应该主要就是处理数据流动的问题,这两个架构的数据流差别在哪里呢?”
“数据流确实是数据架构的核心内容,但在业务架构中提及数据流,体现了业务与数据的双向驱动关系。”秦奕详细地给陈宇介绍了下两种架构下面数据流的不同关注点。
“我理解一下。”陈宇若有所思地回应道,“从业务架构的角度来看,数据流就像是业务流程的脉络,清晰地展示了数据如何在业务环节中流动,从而驱动业务目标的实现。”
“就像航班动态数据流,从雷达采集数据,传输到机场运行控制中心,再流向航空公司,这一过程直接支撑了航班准点率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