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大罗分裂(5/6)
悬殊的战斗居然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奇特的局面。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一时间杀得难解难分、旗鼓相当。尽管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动地,但实际上真正造成的伤亡人数却仅仅只有寥寥数百人而已。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战斗呢?经过一番深入观察和分析,人们终于发现了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原来,参与此次战斗的双方人员彼此之间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直接打成了友谊赛。
有些矿工或许就是大罗镇的居民,又或者一些士兵与对面的矿工有着亲戚朋友的情谊,再加上矿工造反是因为罗家克扣工钱。正因如此,大家在出手时多少都会有所顾忌,不愿对自己熟悉的人痛下杀手,从而使得这场战斗变得异常胶着,迟迟难以决出胜负。
双方中的许多人不仅相识相知,更是有着血缘亲情关系。面对这样的情况,又怎能真的痛下杀手呢?更何况这些乡勇民团大多只是临时招募而来,并未对罗家死心塌地地誓死追随。
若是遇到穷凶极恶的流寇,或许情况会截然不同,但此刻的对手却是自家兄弟、熟悉的乡邻,甚至还有可能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这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双方都不可能下死手,更多的是互相推挤,真动手杀人的也就罗家几位嫡系大将,但几人很快就被蒋富贵派人给截住了。
现场未出现大规模杀官造反的情况,并能维持住双方对峙的战局,已然充分显示出了罗家统兵大将卓越的指挥才能和掌控局势的能力。毕竟在如此混乱且敏感的局势之下,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全面崩溃,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五转瞬即逝,大罗镇最终还是未能逃脱命运的捉弄,由于人员损失超过半数,辖区人口数已低于立县标准,立县的计划无疾而终。
然而,就在大罗镇陷入困境之际,这个名叫蒋富贵的炭工却因展现出了非凡的智谋和果敢,而声名鹊起。
原来,在围攻大罗镇的时候,蒋富贵就已经暗中谋划着自己的大计。他趁着混乱之机,巧妙地收拢那些流离失所的人口。与此同时,他将目光投向了刚刚攻取下来的那个后勤村。
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后勤村,如今在蒋富贵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他在围攻大罗镇的同时,在这启动了升乡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