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宰相刘罗锅」

第162章 激战英印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62章 激战英印(2/6)

了惨重的代价。战场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清军士兵的尸体,鲜血将横河水都染得泛红。

战报快马加鞭传回京城,乾隆帝看完战报,不禁眉头紧皱。他既为福康安卓越的指挥能力而赞赏,又对士兵们的伤亡感到心疼。“福康安不负朕望,然将士们死伤众多,实乃朕之痛也。”乾隆帝喃喃自语,随即下令厚葬阵亡将士,抚恤其家属。

经过几天几夜的激战,清军终于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

边疆又取得了一个胜利,而朝廷还是争论不休。乾隆皇帝坐在龙椅之上,听着刘墉与和珅两方截然不同的言论,内心陷入了深深的纠结。

刘墉言辞恳切,力陈福康安此时乘胜追击的重要性:“陛下,福康安率军已取得阶段性胜利,此时若乘势追击,必能彻底平定廓尔喀之乱,保我大清边疆长久安宁。况且将士们士气正盛,一旦此时召回,不仅前功尽弃,更会让我大清颜面扫地,边疆局势恐再陷危机。”

和珅则伏地痛哭,声泪俱下地说道:“陛下啊,劳师远征,粮草辎重消耗巨大,且喜马拉雅山一带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福康安深入敌境,万一遭遇埋伏,那可是全军覆没的大祸啊。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为了众多将士的性命,还请陛下三思,召回福康安将军吧。”

朝堂之上,大臣们分成两派,争吵不休。支持刘墉的大臣们认为此时正是扬我大清国威的好时机,绝不能半途而废;而站在和珅一边的大臣们则以各种理由强调远征的风险,主张尽快收兵。

乾隆皇帝眉头紧锁,他深知两方所言都有道理。一方面,他渴望边疆永固,让大清的威名远扬;另一方面,他也担心福康安的军队遭遇不测,损失惨重。

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王杰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可先派快马给福康安将军传信,让他在进攻的同时,务必小心谨慎,探查敌军虚实。同时,朝廷可再拨发一批粮草辎重,以作后援。如此,既能让将军继续进军,又可保万无一失。”乾隆皇帝听了,微微点头,觉得王杰之言颇为稳妥。

然而,和珅却不甘心就此作罢,他心中另有算计。若福康安继续进军并取得最终胜利,那刘墉一派在朝中的威望必将大增,自己的地位恐怕会受到严重威胁。于是,他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我和宰相刘罗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