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历史兴衰演义」

第100章 土木之变险亡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00章 土木之变险亡(2/5)

。没多久,还真出了两档子大事儿,一个是监国即位,另一个就是复辟。您猜怎么着?有人解读这歌谣,“雨帝”指的就是后来的皇上,“城隍”是郕王,“再来还土地”就是说复辟的事儿,后来还真都应验了。

太皇太后张氏一走,王振更是无法无天了。有个叫刘球的侍讲官上书弹劾王振,结果被王振扔进了大牢,还派人把头给剃了。王振还看大理少卿薛瑄不顺眼,也把他扔进了牢里,打算弄死他,多亏了其他大臣求情,才捡回一条命,放回老家种地去了。这时候,“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也相继离世,王振更是横行霸道了。

福建那边,有个叫郑茂七的,自称闽王,拉起了一支几十万的乌合之众,一时之间,人心惶惶。这家伙的儿媳妇廖氏,那可是又妖又淫还善战。后来,御史张楷出兵,把这郑茂七给斩了,宁阳侯陈懋又平定了他的余党。

转眼到了正统十四年,北方的也先派了两千多人来进贡马匹,说是三千匹。王振一看,嘿,这明显是诈骗嘛,直接给马价砍了一半。这一来,两边关系就僵了,也先发兵来打咱们边境。这时候,天上星星也不对劲儿,有个叫徐珵的苏州侍讲,懂点儿天文,说:“大事不妙啊,灾祸不远了。”说完,立马打发老婆孩子回老家。他老婆孩子不乐意啊,徐珵急了:“你们想当鞑子的媳妇吗?”

果然,也先大军压境,大同那边吃了败仗,边境的城堡丢了不少,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急得人心惶惶。王振呢,也不跟大臣们商量,硬是要挟着皇上亲征。百官们跪在宫门口,上书恳请皇上留下,皇上愣是不听。

七月十七,皇上带着五十多万大军出发了,留下太监金英辅佐郕王守家。这一路,又是风又是雨,人心惶惶,败报一个接一个。王振还不听劝,非要往前冲。到了大同,前锋西宁侯朱瑛、武进伯朱冕全军覆没,王振这才动了回头的念头。

王振那厮,前一天还硬气着呢,非要带着大军往前冲。第二天,大同的副总兵郭登建议皇上从紫荆关回去,安全稳妥,可王振偏不听。大军路过鸡鸣山,敌人就追上来了。王振派朱勇带着五万大军去抵挡,结果敌人两翼包抄,朱勇那五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兵部尚书邝野一看形势不妙,赶紧劝皇上赶紧跑,进关里躲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白话历史兴衰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