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劳动最光荣(1/5)
第二日,陈吉发让苏茂才把签了字的人家全部组织起来,除了七岁以下的小童和七十岁以上的
足有二百多号人,分成十组,原先那些游手们就成了工长,每人带着四五家人,男人出面领活,一件事就是一根竹签,做完了凭竹签算工分,一天做到八工分就能领十六文钱,往后每多做一分多三文钱。
湾子里登时热闹起来,按照陈吉发的安排,推土的,搭棚子的,编草席的,干的热火朝天。
到了日头偏西,几乎所有成年人都完成了工分,还有不少手脚麻利的小孩子和老人也拿到了足额。到了太阳下山,有些丁壮想多拿钱,就连夜赶工,等晚上账房盘账的时候,发现干的最多的一户佃农,五口人竟然赚了六十个工分,领了一百四十文钱!
明末随着国际通缩影响,白银价格有所上升,约莫是一千六百文钱换一两银。湖广本身产银,经济也不是特别发达,因此银价相对较低,在江夏县,铜钱换白银,大约就是一千五百文的样子。这么算下来,这户佃农只要起早贪黑做足一个月,便有四千二百多铜钱收入,快有三两银子,足够交税不说,若是多做几个月,全家甚至能够进入小康水平了。
无论哪个时代,发展工商业才是农民脱贫的真正途径,农业经济本身承载力低,养活过多人口必然是普遍贫困。
陈吉发看了名单,今天这位劳动明星是个外姓佃农,姓张,没有个正经名字,就唤张驴子。
“这家人是谁在跟?”陈吉发问两位兄弟。
“我跟着呢。”徐成洛接话道,“挺老实巴交的,家里就他一个男人,下面有一大一小两个女儿,再就是婆子和老母,没想到四个女人手脚麻利的很,一天编了六条草席,三十双草鞋。”
“走,我们去他家看看。”
“他家可脏的很,也没啥好看的。”苏云生有些不以为然,“去年才来的,听说是北边遭了灾的,在后山上搭了窝棚落脚。我爹素来是个乐善好施的,于是便同他家签了契,佃了四亩旱地给他。如今第一年的租子还没交上,还得加税,可不得使劲干活?要不然交不起租子和税银,就他那两个黑炭头似的女儿,卖身都没人要。”
徐成洛跟着嘿嘿哄笑,似乎在脑补黑到卖都没人要的女人长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