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融会贯通(2/3)
针,调节脾胃的气机,促进消化吸收。
针对患者的咳嗽症状,我选取了肺经的列缺和尺泽穴。列缺穴,是肺经的络穴,具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我找准穴位,快速进针,运用提插补泻的手法,刺激穴位,以达到宣肺止咳的目的。尺泽穴,为肺经的合穴,能清泻肺热、止咳平喘。我在尺泽穴施针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根据他的感受调整手法的轻重和频率。
考虑到患者的头痛,我选用了胆经的风池穴和三焦经的外关穴。风池穴,位于颈部,是祛风止痛的要穴。我轻轻按压风池穴,感受着穴位的酸胀感,然后施针,以疏风止痛,缓解头痛。外关穴,为三焦经的络穴,能清热解表、通络止痛。我在施针时,注重手法的运用,通过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止痛的效果。
为解决患者的睡眠问题,我在心经的神门穴和跷脉的照海、申脉穴施针。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我在神门穴施针时,手法轻柔,希望能让患者的心神得到安宁。照海和申脉穴,分别属于阴跷脉和阳跷脉,调节阴阳跷脉能改善睡眠。我在这两个穴位施针时,注重阴阳的平衡,以达到宁心安神、调节阴阳跷脉的目的。
施针过程中,我时刻关注着患者的反应。每一次患者的表情变化、每一声细微的呻吟,都牵动着我的心。我根据他的感受调整手法的轻重和频率,力求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孙思邈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不时点头,给予我肯定和指导。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都让我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经过几次治疗,奇迹逐渐发生。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脾胃功能有所改善,他的食欲开始恢复,身体也渐渐有了力气。咳嗽减轻,不再频繁地被咳嗽困扰,呼吸也变得顺畅起来。头痛消失,他的脸上重新露出了轻松的笑容。睡眠质量也大幅提高,他终于能在夜晚安然入睡,精神状态越来越好。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经络学说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每一条经络、每一个穴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为患者解除病痛。
从那以后,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不断探索中医经络学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