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

第5章 《我和张仲景学治痈疽肿瘤》胃癌与痈疽的疗法实践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5章 《我和张仲景学治痈疽肿瘤》胃癌与痈疽的疗法实践(5/7)

,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中脘是胃之募穴,能和胃健脾、降逆利水;内关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与冲脉相通,能健脾益胃、通调冲脉。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期间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周治疗3-5次。师傅指导我:“针灸选穴如同排兵布阵,要根据经络气血的走向和脏腑的关系,精准选择穴位。”他详细讲解每个穴位的作用和配伍原理,让我明白这些穴位组合在一起,能够从多个方面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就像张仲景在方剂配伍中注重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一样,使针灸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2耳针:取胃、脾、交感、神门等耳穴。将王不留行籽贴压在耳穴上,用胶布固定,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以耳部有酸胀感为度。两耳交替进行,每周更换2-3次。师傅介绍:“耳为宗脉之所聚,通过刺激耳穴,可以调节全身脏腑经络的功能,辅助治疗胃癌。”他还提到,耳穴与人体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刺激耳穴,可以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辅助方法。

五、艾灸疗法温养脾胃阳气

1温和灸:选用中脘、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将艾条点燃后,距离穴位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灸15-20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天或隔天艾灸1次。师傅说:“艾灸具有温阳散寒、健脾和胃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的胃癌患者,能起到很好的调养作用。”他解释说,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能够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改善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从而提高患者的抵抗力,辅助胃癌的治疗。

2隔姜灸:将鲜姜切成直径2-3厘米、厚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局部有灼痛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再放下继续施灸,每穴灸3-5壮,每周艾灸2-3次。师傅强调:“隔姜灸借助生姜的温通之力,能增强艾灸的效果,更好地温养脾胃阳气。”他还介绍了隔姜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