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二妹特地写给大姐,有特殊内容的信(2/3)
每次施秋宁寄信回来,那邮票她都得小心翼翼剪下来收集。
得知她这个爱好,施秋宁也就专门挑各种不同类型的好看邮票,还特地多贴几张低面额的凑够邮费,让幺妹能多收集一些。
八零年代的邮费是全国统一的,本埠也就是市或县范围内平信20克收费四分钱,超过部分按20克递增。
外埠也就是省内或跨省的话则是20克八分钱,同样超重递增。
九零年代的话,本埠和外埠分别上调到一毛和两毛,如果挂号信的号得另加挂号费一毛二到三毛,相较平信的区别是没那么容易丢失,丢了有赔偿,但是得跑邮局寄,不能直接投邮箱,如果没有重要的事,一般人都投平邮,更方便也更便宜。
施秋宁往信封里塞的信纸比较多,除了许承安的还有两姐妹的,所以每次都会超过20克,这次邮费更是达到了二毛四,超过了四十克,贴了好几张邮票,都是全国各地的风光,邮额最低的西单版纳才一分钱,不过也挺漂亮的。
施秋晴对邮票的兴趣就不大了,她更关心信件的内容,而且施秋玲把信拿过来的时候,她还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
收信人那栏的名字赫然是——施秋晴。
秋宁是寄给我的?
施秋晴有点小纳闷。
以往秋宁写的收信人都是承安,这次为啥写了我的名字?
或许是她知道各乡屯准备种春耳了,承安这段时间会比较忙,经常不在家,所以才寄给我吧。
施秋晴只能这么解释了。
她拆开了信件,然后又发现了另一件奇怪的事。
这次的信纸,总共有三份。
一份给许承安的,还有两份是分别给自己和施秋玲的。
以前通常只有两份,自己和幺妹的合做一份了。
因为写给姐妹的话都差不多,就不需要多费事,更何况施秋玲念书不好,识字有限,写给她也自己看不了。
这下施秋晴就更为不解了。
施秋玲也很快察觉到了:“咦,大姐,二姐咋这次写了三份信纸啊?”
“我也不知道,我们的分开来了。”施秋晴摇了摇头,把许承安那份拿了出来,递给施秋玲:“拿去你二姐夫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