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鸡蛋篮子(5/5)
老二、老四来一起商量罗斯福的契约。
“你们有四条炮船,作用有限。大炮可保护几笔生意,保护不了商路。除非你们经营得法,得到洋人的信重,渐有更深的人情来往,契约才得履约。商人重利,利益绵延不断,可保契约。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风险和机遇并存呗!说了等于没说。刘教头的说法和架势还是赞成跟罗斯福合作的。
自己跑南洋,开拓一条航线,无本之木。有需求才有市场。拿下罗斯福这个稳定的客商,有的放矢。作为海商抓住跑南洋的基本盘,牌面上形势就变得明朗。
这个生意,做得。
知道了来龙去脉的旁观者托德也觉得这机会应该抓牢。当一只装鸡蛋的篮子,有什么不好!你不想?有的是篮子抢着要上去呢。你要是没这用处,人家都不带甩你一眼皮子。
-
电报约在19世纪50年代开始传入中国。1871年4月18日,丹麦大北公司在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正式开通上海至香港的电报水线,6月3日开始通报。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奏准在台湾修建电报线,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自己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1881年12月28日,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长途电报线路——津沪电报线正式启用,天津、上海开始受理公众电报业务。
自行车在中国的传入最早可追溯至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当时上海首次由欧洲运来几辆自行车,这些自行车作为业余消遣的娱乐性代步工具,主要供富裕阶层和外国人使用。据《上海新报》记载,这些自行车需要骑行者两脚踮地引车而走,与现代自行车在结构和使用方式上存在显着差异。1885年,“自行车及其零件”第一次被列入“五金杂货类”输入上海,由上海的英商怡和、德商禅臣、法商礼康等洋行从事进口自行车代理销售,不过销量不大。